貴州日報日前發布《貴州省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披露,茅臺集團2020年茅臺集團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增長13.7%和18.2%,該增速超過了茅臺集團此前定下的10%的業績增長目標。這本來是件大好事兒,但 “1915年的巴拿馬博覽會茅臺酒獲獎涉嫌虛假營銷”;“茅臺涉嫌在宣傳中編革命故事”;“茅臺酒護肝是虛假宣傳”;“季克良說茅臺酒中發現1000多種微量元素,這是諾貝爾獎級別的發現?“等等話題甚囂塵上,讓茅臺一再處于輿論漩渦,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筆者摘取幾個常年霸居茅臺謠言榜前幾位的典型話題,做個分享,希望大家吃瓜之余都能保持理性:
1、茅臺涉嫌在宣傳中多次編纂革命故事,這是真的嗎?
假!
不少自媒體反復提到“紅軍長征路過茅臺鎮用茅臺酒泡腳治療治療水泡”是虛假營銷。紅軍路過茅臺鎮時,并未貼《布告》保護茅臺酒,相關《布告》為偽作。
真實情況是,1935年3月,紅軍長征到達茅臺鎮。茅臺人民殺豬宰羊,用茅臺酒慰問紅軍。由于缺醫少藥,紅軍將士們還用茅臺酒擦洗傷口,消炎止疼,減輕了長途跋涉的辛勞。
紅軍進入茅臺鎮后,中革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下達命令,要求總政治部在茅臺鎮幾家主要的燒房門口張貼“關于保護茅臺酒的布告”,要求紅軍戰士保護好茅臺酒的生產,不得損壞。1954年,老紅軍熊伯濤的《茅臺酒的故事》,是解放后最早發表的茅臺酒與紅軍的文章。
不過,茅臺近年來在白酒營銷宣傳中,也在逐漸淡出紅色文化營銷的影子。
2、茅臺“1915年的巴拿馬博覽會茅臺酒獲獎”是虛假營銷,“智擲酒瓶振國威”真相可能為有人不小心碰倒了茅臺酒瓶。這又是真的嗎?
假的!
為了紀念巴拿馬運河建成通航,加上1906年舊金山經歷了一場大地震,為了重振市民信心,美國國會決定在舊金山召開世界性的博覽會以示慶祝,稱為“巴拿馬賽會”,又叫“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這是世博會歷史上參展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屆博覽會。
1915年,茅臺酒廠的前身——成義燒房、榮和燒房兩家的茅臺酒被一起送往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當時送去參展的茅臺酒瓶造型,與琳瑯滿目的外國洋酒相比,它的包裝簡陋土氣,沒有受到外國評審團的注意。眼看比賽即將結束,茅臺酒還是無人問津,一位名為陳琪的中國代表急中生智,將一瓶茅臺酒打翻在地,頓時酒香四溢,驚倒四座,引來了各國評委爭相品嘗。茅臺酒以醉人的芳香征服了各國評委,并獲得了這一枚寶貴的金質獎章。
獲獎的消息傳回貴州是一件振奮人心的事情,但是這也引發了一場長達三年的金獎之爭。獎牌只有一塊,證書只有一份,兩家都有送酒參展,這個金獎到底該如何歸屬呢?仁懷縣商會無法裁決,官司打到了省府。1918年,貴州省公署下文調處:獲獎之酒由華、王兩家共同選呈,獲憑獎牌僅有一份,難以分給,由縣商會事務所領收陳列,毋庸發給釀酒用戶,兩家均可在自己的酒品包裝上模印巴拿馬金獎字樣,以增殊榮。這才平息了一場長達三年的金獎之爭。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場關于白酒的知識產權訴訟案。
所以,想要造謠,建議還是得多了解下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吧!
3、茅臺酒喝得再多第二天也不“頭疼”,茅臺酒護肝,是虛假宣傳。茅臺酒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不可靠。
確實欠妥,但瑕不掩瑜!
酒精傷肝,這是世界公認的,茅臺酒也不能例外。但要說茅臺酒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不可靠,這確實是冤枉茅臺了。
1998年,“五星牌”茅臺酒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推選為“跨世紀中國著名白酒品牌”、茅臺酒系列產品獲“綠色食品認證”。1999年,茅臺酒系列產品獲“A級綠色食品認證”;2001年,茅臺酒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獲得確認;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通過認證;公司產品全面通過有機食品認證。2001年11月,茅臺酒產品獲“有機食品認證”,茅臺酒原料基地獲“有機食品認證轉換證”。
所以,也算是瑕不掩瑜吧,畢竟有事兒沒事兒嘬一口,確實美得很。但美酒雖好,為了健康,切莫貪杯。
4、貴州茅臺酒廠名譽董事長季克良先生在接受權威媒體記者采訪時稱茅臺酒里有1000多種微量元素,這事兒是真是假?
我瞅著怎么就那么不可信呢!
首先,不說別的,“季克良”、“權威媒體報道”、“諾貝爾獎”、“重寫科學史”這些噱頭十足的字眼兒,看上去就很唬人!每一個詞=大新聞!合在一起自然是加倍吸睛。
拋開這條是2012年的舊聞暫時不提,我們先來剖析下,這條新聞中“1000多種微量元素”的可信度。
目前大家習慣并日常所說的微量元素,約有70種,學過化學的都知道,筆者就不贅述了,微量元素在人體內含量雖極其微小,但具有強大的生物科學作用。
所以,季克良老先生真的馬失前蹄嗎?
我看不盡然。筆者翻閱查找到了目前最新的關于茅臺酒中微量成分檢測概況文獻。文中提到,目前通過現代先進的儀器(如全二維氣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氣質聯用儀、液質聯用儀等儀器設備)分析檢測技術,能分離檢測到茅臺酒中1396個色譜峰(微量成分),其中可實現定性的有1001種,還有395種成分未能定性。
所以,群嘲前,麻煩先搞清楚季老說的是微量元素,還是微量成分?他作為大學食品發酵專業科班出身,理論基本功扎實,能分不清楚?會說出錯?
還是說根本就是當年媒體報道錯了?畢竟這可是條十年前的舊聞,俗話說三人成虎,這文章翻來覆去那么多版本,誰還知道當年啥真相啊?
而且過去了這么多年,當年的真相還重要嗎?以事實為準繩不就好了么。跟我念:茅臺酒中約含有1000多種微量成分。
好了,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