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數天以來,黃渤、吳京、沈騰三人相繼完成100億電影票房累計,晉身國內前三名“百億演員”。無可否認,“百億票房”這樣的數據,是對三位當紅明星能力的一個說明:他們建立了自己的金字招牌以及強大的票房號召力。
衡量酒企能力的數據,更為宏大。2019年,千億酒企正在誕生。五糧液集團和茅臺集團均有望創下千億營收,進而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這也意味著,在結果揭曉之前,行業存在著誰是第一家銷售額過千億白酒企業的懸念。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千億目標,一步之遙
在“百億俱樂部”還是很多區域龍頭進擊目標時,處于塔尖的茅臺和五糧液,經過多年累積,已距離年度千億營收目標不遠了。
1月30日,五糧液集團2018年度工作總結表彰大會披露:去年,五糧液集團實現銷售收入931億元,同比增長16%;利稅323億元,同比增長45%。
由數據看,2018年,五糧液集團距離千億營收,不足70億元距離。這個“硬數據”還證實,在當前所有的酒業集團中,五糧液是年度營收最高的“第一軍團”。
另外一家千億“種子選手”是茅臺。1月3日,茅臺集團2019年度工作會透露:2018年,茅臺集團全年完成營業收入859億元,同比增長29.5%;凈利潤396億元,同比增長28.2%。
不難看出,年度營收近900億的茅臺集團,盡管其銷售額距離五糧液有不到100億的差距,但也是行業中唯二可以創下800億+的酒企。
比較而言,當前,行業中有希望“創千億”的,僅有五糧液和茅臺而已。這也說明,茅五的雙雄格局,仍是牢不可破的并立力量,后來者暫時無法超越。
茅臺與五糧液,誰是第一個千億?
從2018年營收數據對比,無疑,五糧液集團在率先沖刺千億上,占據更大的贏面。
此前,五糧液股份公司發公告預計,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398.25億—402.24億。而在集團營收預破千億的2019年,五糧液股份公司準備破500億元,“力爭再上一個百億臺階”。
也就是說,2019年,僅憑借股份公司再增100億的任務,五糧液集團就能完成登頂千億的任務。更何況五糧液集團還有著營收貢獻率更高的其他版塊。
再看茅臺集團。茅臺股份公司發公告稱,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約750億元,同比增長約23%;實現凈利潤約340億元,同比增長約25%。規劃2019年度茅臺營業總收入增長14%,達到855億元。
分析來看,茅臺公司近年增長驚人,集團其他業務板塊也一路迎頭直上,全年完成1000億營收,不算難事。但對比五糧液的現有規模,其沖上千億步伐,要慢一點點。
有意思的是,茅臺集團、五糧液集團的千億營收構成,大為不同。五糧液方面,在2018年的930億營收中,酒業占到400億,其他多元化板塊貢獻更高一些。
為此,董事長李曙光提出“強化酒業”和“做強主業”方針,酒業板塊在集團發展中組件“吃重”,2019年預計酒業板塊營收到500億,將在千億中占據到一半左右。
與五糧液相比,茅臺集團明顯屬于“強干弱枝”,2018年,茅臺的酒文章做到750億規模,但一枝獨秀之際,則更凸顯了其他產業規模的弱小。
近兩年,茅臺多元化重新起步,保健酒、葡萄酒以及金融領域等板塊日趨壯大和豐富,但很明顯,壯大到相當規模,還需時日。
后千億時代,朝哪發力?
茅五誰是第一個,其實沒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即便貴為茅臺和五糧液這樣的千億巨頭,也必須思考下,“后千億時代”還能朝哪發力?
在1218五糧液經銷商大會上,面對五糧液渠道、組織、系列酒和機制四個短板,李曙光提出,補短板、拉長板、升級新動能、搶抓結構性機遇、共享高質量發展。
分析來看,李曙光這份“安排”,不僅指向突破千億的2019年,更點明了“后千億時代”的努力方向:“高質量發展”。如同“二次創業”一樣,五糧液的“后千億時代”,將通過有序地推進戰略創新、品牌創新、營銷創新等,持續提升五糧液的品牌勢能和影響力,以及開拓市場格局,引領中國白酒產業發展。
茅臺的2019年,同樣是在跨越千億臺階中,把握高質量發展新理念。李保芳提出,要繼續堅持“能快則快、不留余地、不留退路”的思路和原則,堅定信心、鼓足干勁,“跳起來摘桃子”,全力保持生產穩、市場穩、效益穩、人心穩的良好局面。此外,“文化茅臺”被頻頻提及,成為推動茅臺進入下一個階段的重要戰略發展。
不知不覺中,茅臺、五糧液已把視野放向遼闊的“千億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