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子酒業近幾年的銷售都是30億左右,很穩定但增幅很小,各區域市場銷量還出現此起彼伏的狀況,口子酒業銷量的增長這幾年似乎遇到了瓶頸。
對于口子現狀分析如下:
一、產品線的短缺與態度:
口子酒業的銷量一半以上來源于省內市場,在省內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可想而知,而這省內的20多億銷量主要來源于口子窖系列,省內的消費水平本來就不高,而口子的領導只注重“口子窖”品牌建設,雖然近幾年也開發一些新的產品線,像口子坊系列,老口子系列,口子酒系列,口子醇等等,都是形式上的;
領導與員工在產品運作上并沒有重視它們,每款產品的出廠連配套的手提帶都不設計,鄉鎮渠道不運作,大量的中低端消費者都被其他品牌瓜分,在省內像迎駕、種子、文王、高爐家、皖酒、宣酒等等,在2012年宏觀政策調整限制“三公”消費的前提下,口子的所有中低端產品都漲價50%以上,好多市場的中低端產品市場生命周期提前結束。
二、內部的用人機制與分配方式:
口子集團現在的人才招聘雖然也對外了,但是很難有核心崗位與職位讓你進入,這也不難理解,口子集團股東有20多個,股東多數是淮北周圍人,多數是60后、50后,那時候正是中國生育的高峰,股東們家族與親族龐大,所以好多核心部門與資源基礎好的市場上的員工與集團股東們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口子酒業雖然是國企轉制,但是又有家族式企業的特點,中國式家族企業的特點是可以共苦而不能同甘,家族企業創業快,但是守業難,由于用人與分配機制的問題,好多優秀的職業經理人離開了口子酒業,現在就任老村長總經理的李正聰、還有北京分公司副總郭明,在石家莊做迎駕總代理的劉沙,還有當時進入盛初的胡勝利等等。
三、緊縮市場的費用投入:
現在口子窖的廣告投放是:先鋪市場,后投廣告。市場銷量必須具備一定規模,廣告按照一定的投入比例進行投放。壓縮員工數量與提成標準,銷售團隊人才流動性大,不穩定。
四、應對市場主渠道的變化反應速度較慢:
近幾年來,餐飲渠道的酒水自帶率越來越高,餐飲渠道的銷量微乎其微,2008年開始,好多酒廠都看重了煙酒店渠道,快速掠奪搶占,煙酒店也變成了主渠道,實現了非?捎^的銷量,而口子窖還把費用和精力投在餐飲渠道上。2012年才開始重視煙酒店渠道的建設,這時候進入不僅要耗費大量的物力、人力,而且達不到預期效果。
以上就是我對口子酒業近幾年發展過程中的表現總結出的一些想法,也有親身感受,應該不夠全面,還請大家給與補充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