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釀啤酒在國內的迅速成長,吸引了國際資本的關注。
近日據媒體報道,荷蘭合作銀行日前發布報告對中國啤酒市場進行調研。報告指出,中國啤酒市場呈現出高端化的發展趨勢,其中精釀啤酒增長顯著,并有望在未來取得矚目的市場表現。
回顧2016年國內啤酒市場的發展狀況,受制于不利天氣影響所導致的“旺季不旺”,令國內啤酒行業在經歷2015年的負增長后,在2016年上半年仍難以扭轉下降頹勢。但與此同時,進口啤酒及“小而美”的精釀啤酒卻實現了逆勢增長,中國啤酒市場在2016年迎來了市場格局的變化和調整。
那么,在本輪市場變化的過程中,精釀啤酒為何能夠率先增長,并吸引資本的關注?未來,國內精釀啤酒市場又將如何繼續前行?
“小而美”的精釀啤酒成為市場新寵
據報告顯示,目前,中國人均啤酒消費量達36公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整體市場價值和盈利能力都有提升。但地區間存在著較大差異。東部發達省份的人均啤酒消費量雖遠高于西部地區,但增長乏力。 總體來看,中國啤酒市場發展仍較為成熟,遠超其他東南亞國家。
此外,報告特別針對以精釀啤酒為代表的高端啤酒進行了調研。由于全球啤酒市場呈現高端化的發展趨勢,在上述龐大的國內啤酒消費體量中,中國大眾型啤酒經歷了較為困難的一段時期。與此同時,高端啤酒銷量增長160%,占整體啤酒市場4%的銷售量及18%的利潤,精釀啤酒占據一席之地。盡管業界普遍認為中國精釀啤酒的消費量不足整體市場的1%,但仍呈現出強大的發展態勢。
據報告顯示,中國千禧一代的消費者擁有與其他國家同齡人相似的消費觀念,對精釀啤酒表現出巨大的消費潛力。荷蘭合作銀行倫敦分行食品與農業研究部的高級分析師Francois Sonneville表示,“無論對于進口精釀啤酒,還是使用進口原料的國產精釀啤酒,抑或是使用國產原料的國產精釀啤酒來說,這都是極佳的發展契機。”
國內精釀啤酒市場被看好的背后,或許與國內消費升級的趨勢密不可分。近幾年,大躍、悠航、熊貓精釀、牛啤堂、Boxing Cat拳擊貓、萊寶鮮啤、Tap House扎啤工坊、18號酒館、高大師、豐舵、豐收等精釀品牌不斷涌現。各種精釀啤酒屋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大街小巷。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對精釀啤酒的關注度也不斷提高。2015年11月,熊貓精釀獲得了天圖資本、智明星通等投資方2000 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
精釀啤酒的遍地開花點燃了眾多啤酒企業的熱情。2015年7月,公司預告非公開發行項目擬募集不超過48億元,其中擬投入超過2.5億元用于精釀啤酒項目的建設,新增生產線將用于生產附加值高的精釀啤酒,品種包括原漿桶裝啤酒、5L裝或1L裝罐裝啤酒。共新增產能8000噸,占公司2014年銷量0.68%,預計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15.13%。青島啤酒、燕京啤酒也開發了自己的精釀IPA系列產品。精釀啤酒正成為啤酒企業謀求產品結構轉型升級的新突破口。
美國精釀啤酒業已成熟,它是如何做到的?
相較國內,精釀啤酒在歐美地區起步較早。早在上世紀70年代后期,精釀啤酒在美國便開始興起,如今精釀啤酒市場在美國已較為成熟。在美國市場,精釀啤酒兼具有規模小、自主性高與傳統性強三大特點。
資料顯示,歷史上,美國釀酒廠家數曾經達到過4131家,其中絕大多數是啤酒廠。20世紀70年代,由于相互兼并和經濟不景氣等原因,美國只剩下不到100家釀酒廠。自從精釀啤酒的概念風靡全球,2014年,精釀啤酒在美市場占比已達11%,另據市場調研機構IRI Worldwide數據顯示,精釀啤酒今年上半年在美國仍保持5%的增速。2015年9月美國的釀酒廠數量再次超越4000家,其中精釀啤酒廠超過3400家。
除了更為優越的飲用體驗外,精釀啤酒在美的迅速崛起同其更高的利潤回報不無關系。據機構研報顯示,2014 年,美國精釀啤酒升酒價幾乎是普通啤酒價格的 2 倍。此外,多樣化、地域特征明顯的精釀啤酒在很大程度上也迎合了當地人即飲的消費習慣,這也令自制啤酒酒館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