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剛過,各個行業也對過去的一年進行了盤點。對于處于調整期的酒業而言,在經歷了2013年的“恐慌”、2014年的“轉型”后,2015年迎來了不同的發展情況:白酒企業在連續低谷之后開始弱勢復蘇,葡萄酒企業則主動走出國門,與海外酒企展開較量,而啤酒行業在連續增長24年之后迎來“滑鐵盧”。
白酒弱勢復蘇
2015年年終,一向具有白酒行業風向標之稱的五糧液、茅臺相繼召開經銷商大會,不約而同釋放出業績回暖的信號。五糧液在2015年12月18日的廠商大會上,宣布完成全年銷售任務,并釋放出明年52度五糧液出廠價計劃從659元/瓶恢復到689元/瓶的信號。另一白酒巨頭茅臺也在經銷商大會上宣布超額完成了去年的319億元銷售目標。
除了兩家龍頭酒企之外,根據18家白酒上市公司的前三季度財報,有10家酒企實現了業績凈利雙增長。前年同期虧損嚴重的酒鬼酒和水井坊也在三季度扭虧為盈。白酒業內人士認為,高端酒企提價、上市酒企業績提升都預示著行業的回暖。其中,白酒已經渡過漫長的低谷期,未來將呈現弱復蘇形勢。
在白酒業步入弱復蘇態勢的同時,白酒企業對于市場主流消費的定位也發生了改變。眾多酒企開始放低姿態,回歸大眾消費定位,從“名酒”向“民酒”轉型,提升精細化市場操作。多家白酒企業提出了一系列降價、去庫存、梳理產品線、提高終端運營以及拓展互聯網銷售等市場措施,酒企現已逐漸接地氣,適應了低迷的市場環境,大眾市場成為酒企爭奪焦點。
葡萄酒出擊海外
近年來,進口葡萄酒在華進入快速增長期,不斷擠壓國產葡萄酒的市場份額。2015年1-10月,瓶裝和散裝葡萄酒的進口額已超過2014年全年。我國進口葡萄酒4.38億升,同比增長45%。進口葡萄酒市場已邁入大眾消費時代的井噴期。
由于國內的消費形勢逐漸產生變化,國產酒市場疲軟,進口葡萄酒市場發展迅猛,面對新的消費常態,國產葡萄酒龍頭企業紛紛加快戰略調整的步伐。葡萄酒企業開始通過海外并購,加強上游合作,提升企業業績。2015年9月,張裕以2625萬歐元收購西班牙愛歐集團75%股權,11月份又以2260萬元收購卡斯黛樂酒莊公司持有的蜜合花農業公司90%股權。2015年10月27日,中糧名莊薈宣布與法國西勒酒業以及多家經銷商共同成立中糧騏麟聯合酒業公司,其中中糧名莊薈持股達45%。
業內人士指出,葡萄酒企業積極進軍海外的目的是整合上游酒莊,加強與上游合作,捆綁雙方利益打造品牌,從而助推業績。而無論是中糧名莊薈還是張裕國內葡萄酒企業布局海外的心思不可小覷,這或許可以看作是國內酒企與海外酒企較量的開端。
啤酒由盛轉衰
2015年,啤酒行業持續24年的增長勢頭戛然而止,國內啤酒行業突然陷入寒潮。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10月中國啤酒產量為4197萬千升,同比下降5.73%,在白酒、紅酒、啤酒三大酒種中下滑幅度最大。據了解,無論是進口啤酒還是國內啤酒品牌,今年的業績數字都并不樂觀。嘉士伯三季度凈虧損約41.4億元,為此宣布了裁員計劃,還下調了全年業績預期。與此同時,國內啤酒企業三季度財報普遍表現疲軟,有些酒企甚至出現營收凈利雙降,步入下行通道。
根據相關研究,啤酒消費正在由增量階段轉為增質階段,差異化、低濃度、高品質啤酒成消費升級趨勢,而品質升級的主要爆發點可能在生啤及聽裝化啤酒。對此,業內人士分析,在國內啤酒產量轉向負增長的當下,年輕消費者對于個性化、高端化的品類更感興趣,而這個群體決定了未來國內啤酒市場的走向。隨著競爭的激烈,啤酒企業接下來要開始拼產品品質和個性化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