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和朋友一起來嘗大閘蟹。也許是太過有名,陽澄湖一帶吃蟹的飯莊可以說是星羅棋布,不知從何選起。一個朋友帶路,說是要嘗嘗一家他新發現的吃蟹好去處。從巴解路拐進去,就是它——“品蒸舫蟹莊”。名字倒還有些詩意。
大閘蟹、紅燒肉,配上炒螺絲,抓上一只農家自養的土雞煲湯,釣起一條扁魚嘗嘗鮮,或者拔幾叢地里的新鮮蔬菜……記憶中的兒時,家里似乎在每年的中秋之后,總要準備上這么一桌。只是現在生活節奏快了,和父母吃飯的時間也少了。山珍海味,似乎都及不上這樣的一桌上海農家本幫菜。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來自香港的老賈第一次吃上海本幫菜,最喜歡的是那盤蟹粉豆腐。金色的蟹黃油鋪在四方的豆腐上,點綴著蒸過的蟹肉和從蟹殼里剜出的蟹黃。濃濃的蟹味配上清淡爽口的豆腐,很有菊黃蟹肥的味道。寧波的小馮最喜歡那盤炒螺絲,螺肉里透著汁味,甜中帶辣,頗有嚼勁。宿州的小揚最好的還是那口土雞靚湯,嫩黃色的湯液逸出的是真正的雞味,連湯里的雞毛菜也熬進了濃濃的雞香。令人驚訝的是,雞肉“嬌嫩”無比。
當然,大多數人覺得味道最好的,還是最后的“壓軸”——陽澄湖大閘蟹。橙黃油亮的大閘蟹隔著竹籠一起入水蒸,上桌時還冒著熱氣。掰開蟹身,一口咬下雌黃雄膏,滿口是濃郁的膏黃和蟹肉的甘甜。聽老板說,這里的大閘蟹是用地下井水飼養的,所以齒間總有回甘。個人感覺,不蘸醋更能品出其中的“鮮”味。平常這個時候,上海人家總會端上兩盅溫過的黃酒?上,雖然過年時也喝黃酒,湊個年氛,但卻從來對這種糯米酒沒甚好感。最近工作上接觸葡萄酒多了,嘗過一些半干型的白葡萄酒。酒中的微許甘甜正好中和了姜蔥的味道,清冽的水果酸味更能凸顯出蟹味。喝來,倒是與這個時節、口味頗相稱。如果不像我這樣有偏甜的口味,可以嘗試一下聞起來果甜味重的干型葡萄酒,像莫式卡托(Muscato)或者長相思(Sauvignon Blanc)都是不錯的。而且白葡萄酒酸酸的味道還能使原本濃油赤醬上海菜變得清爽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