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湖南人對如下三道菜的感情,誰也無法動搖:湖南臘肉、辣椒炒肉、剁椒魚頭。怎么去衡量湖南人對這三道菜的依賴呢?讓他們吃一個星期的外地菜,然后把這三道菜擺出來,保證他們無論烹飪得怎么樣,都會垂涎三尺。于是,每天在湖南各大館子里穿梭來穿梭去的湖南本地人,在面對這三道菜的時候會矯情,但是這種矯情,恰恰表達了湖南人對這三道菜的不妥協。
首先是湖南臘肉,太肥了不好吃,沒有肥肉不香;不是自己家里熏的不敢吃,超市里面的臘肉吃不得,便宜的吃不得,湘西人吃不慣小塊的,長沙人看到大塊的恐怖,有的希望和蘿卜干一起炒,有的要放大蒜葉……莫衷一是。
其次是辣椒炒肉,經典的官方說法是:要用正宗寧鄉花豬的五花肉,搭上湖南本地的螺絲辣椒,最好是湘潭的龍牌醬油和瀏陽生產的豆豉才夠韻味。不過我建議那種特別矯情的人想要吃最好的辣椒炒肉的話,最好是趕緊回家找媽媽奶奶外婆,至少也要找一個一起生活了多年的親戚鄰居,因為那才是辣椒炒肉的原本味道。沒有任何一家店的辣椒炒肉能夠迎合每個消費者,也沒有任何一家飯館可以拒絕客人點這道菜,因為它實在是湖南省的省菜,一點都不夸張。
最后是剁椒魚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外省的湘菜館肯定都會有這道菜,而到了湖南反而很難吃上這道菜,很多餐廳壓根就沒有,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剁椒魚頭能夠位列經典湖南菜前三甲。矯情的湖南人不是在嫌棄魚頭不新鮮,不夠大,魚頭和魚身的比例不協調,就是在投訴剁辣椒淡了咸了酸了辣了等等,醬油也要剛剛好,火候也不能差5秒,上菜速度還講究,慢一點老了快一點燙了。
言歸正傳,這些饕餮的食客們,如果對葡萄酒也這么矯情后果就不敢想象了。怎么拿葡萄酒去迎合這三道經典的湖南菜和那些極致矯情的食客呢?
首先來一個通用版的配方,這三道菜的共同點是:口味重,下飯。想要人大口吃飯的同時能夠享用葡萄酒的話,絕對絕對不能選擇小口抿的酒類,這樣一棒子打死了那些極致的,典雅的,橡木味突出的大酒貴酒。同時,那些酸度太低,甜度太高的酒也別在這里瞎摻和了,因為這些葡萄酒并不適合。而要搭配肥碩的臘肉和灼熱的辣椒,最好還是選擇冰冰的爽爽的葡萄酒。最后,我們可以把矛頭指向——意大利普羅塞克(Prosecco)!因為這種爽爽的起泡酒,富有濃濃的果香,沒有橡木桶的影響,喝起來無壓力,消費起來無驚險,除了溫度,對別的要求甚少。
如果硬是要拆分開來慢慢品嘗的話,可以參考以下筆者列出的建議。
搭配湖南臘肉的葡萄酒非紅葡萄酒不可,味道稍重能夠陳年而且達到了陳年期的干紅,比如適合飲用的法國波爾多(Bordeaux),西班牙里奧哈(Rioja),意大利的巴羅洛(Barolo)等等,他們的香料味,皮革味,以及絲絲的單寧和濃濃的香氣,把臘肉的熏香互相襯托。權且把湖南的臘肉當成是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火腿和香腸,而往往和臘肉一起的大蒜,腌菜等,能夠錦上添花。
搭配辣椒炒肉的葡萄酒,可紅可白。紅可以選擇水果炸彈般的新世界,白可以選擇芳香活躍的瓊瑤漿(Gewurztraminer),麝香(Muscat)以及芬芳復雜的灰皮諾(Pinot Gris),白詩南(Chenin Blanc)等等,唯一不要考慮的就是橡木桶陳釀過久的干白,那種橡木桶的奶油香草味道,和辣椒炒肉的直接明了的香氣,格格不入。
搭配剁椒魚頭的葡萄酒,不能選紅葡萄酒,最好是白葡萄酒,頂多到桃紅打止。畢竟是魚類,對于干白有難以割舍的情懷。這種時候,選擇干干爽爽的雷司令(Riesling),長相思(Sauvignon Blanc)都是不錯的選擇,湖南人做魚頭不喜歡放醋,但是剁辣椒本身其實是酸辣酸辣的,這道菜,經得住酸度的考驗,酸不拉嘰的干白,放馬過來吧。
末了,要補充的最終的一句就是:如果你們沒有驗證過,就千萬別相信我說的;如果驗證后我是對的,那我就真對了;如果驗證后我的錯了,那你們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