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葡萄原產于北美東部,以其“滑皮”的特性、狐騷味以及獨特的葡萄藤卷須著稱。本文將為你介紹美洲葡萄的歷史、三大特征、習性和主要分布區域。
美洲葡萄(Vitis Labrusca),又名“Fox Grape”,是一類非常重要的美洲本土葡萄品種。它原產于北美東部,主要包括康科德(Concord)、卡托芭(Catawba)、特拉華州(Delaware)、伊莎貝拉(Isabella)、尼亞加拉(Niagara)以及一些雜交品種。
康科德(圖片來源:Wikipedia)
1. 歷史起源
據葡萄史學家愛德華·海姆斯(Edward Hyams)和葡萄酒大師杰西斯·羅賓遜(Jancis Robinson MW)介紹,早在11世紀,雷夫·愛立信(Leif Ericsson)就在北美文蘭(Vinland)海岸發現瘋狂生長的美洲葡萄,這足以證明美洲葡萄在歐洲人抵達北美之前就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繁殖了。18世紀中葉,瑞典植物學家卡爾·林奈(Carl Linnaeus)和同事開始對美州本土葡萄品種進行編目,美洲葡萄才被正式收錄并逐漸為人知曉。
19世紀,美洲葡萄和一些其他美洲本土品種一起傳入歐洲,它們攜帶的根瘤蚜蟲(Phylloxera)開始啃食歐亞葡萄(Vitis Vinifera)的葡萄藤根部,對歐洲葡萄園造成了大面積的毀壞。19世紀后期,研究人員發現美洲本土葡萄品種的根部被根瘤蚜蟲啃食后能分泌粘液堵住根瘤蚜蟲的嘴,并在傷口上形成保護層防止二次感染,因此把歐亞葡萄品種嫁接到美洲本土葡萄品種砧木上的做法開始流行起來。
2. 三大特征
美洲葡萄藤的一大特征便是每個節點都有卷須,使其成為葡萄屬中唯一擁有連續卷須的物種。其次,美洲葡萄具有“滑皮”的特征,在受到適當的擠壓時,果皮能輕易地剝離出來,留下完整的果肉。
此外,美洲葡萄果實濃郁的狐騷味(Foxy)也是其區別于歐亞葡萄的一大特性。所謂的狐騷味,其實和狐貍并沒有多大的關系,這種香味是早期美國殖民者熟知的泥土芳香,氣味強勁香甜。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葡萄栽培專家A.J.溫克勒(A. J. Winkler)表示,除了麝香(Muscat)家族的葡萄品種,就屬美洲葡萄具有如此濃郁的芳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康科德。如今,狐騷味一詞也成為了美州本土品種葡萄酒酒評里的流行用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