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葡萄酒的"裸價"
看了這里,你可能要問了,到底釀瓶酒出來得花多少錢?別著急,法國紀龍德省農業局(波爾多所在省份)整理過一份詳細的"釀造成本清單"。農業專家們從波爾多地區100余家不同酒莊的釀造成本進行抽樣分析,從基礎釀造環節的實際生產投入中匯總出了一瓶葡萄酒生產釀造的平均支出,并將其假定放置在單位抽樣面積25公頃(1公頃約等于3m* 1m)大小的波爾多紅葡萄酒產園內,按每公頃3333株種植密度,5百升的產量回報來計測,估算出1瓶葡萄酒的釀造成本如下:
這個成本公式基本反映了1瓶葡萄酒的基礎成本構成。粗簡來看,我們可以理解為葡萄果汁成本1歐元,裝瓶與投入市場成本2歐元,前后加起來共3歐元。雖然實際成本還會根據具體種植釀造以及市場推廣等情況會產生價格變化。不過,這僅僅是入門級波爾多干紅的成本,要買段位更高的酒,你可能還要再看一下錢包余額。
葡萄酒的花式售價
葡萄酒的售價差異是一直存在的,哪怕對于來自于同一產區、同一葡萄品種的葡萄酒而言也會出現各式價格區間。那么看完了成本,面對這些蒙圈的數字,我們還可以拿些什么作為葡萄酒售價的參考標準?講到這個話題,或許大家已經開始了各自內心微妙的"呵呵",但它確實是買酒時的你我他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所以,即使心情略復雜也有必要一起來扒扒下面幾個"背后的售價成因"。
1. 知名產區
葡萄酒出自哪個產區是影響其售價的要素之一,優質產區的葡萄酒往往具備實力與資質在市場上"以價制勝"。很顯然,一瓶勃艮第的黑皮諾要比一瓶加斯科涅丘的鴿籠白"值錢"許多,其原因涉及到在不同自然風土條件作用下產生的不同種植釀造結果,具體到酒莊聲譽以及其產酒質與量的市場適配能力等。
即便是兩個不同產區里的同一葡萄品種,從成本來看也可能存在巨大差別。比如,一瓶夏布利的霞多麗可以賣出奧克霞多麗的雙倍價格!
2. 經銷路徑
一瓶葡萄酒從釀造商到達消費者手中的"路程"長短也會令售價出現不同程度的顛簸起伏。最短最"省錢"的銷售線路自然是直接從酒莊到消費者手中,而最長最"昂貴"的銷售線路則可能需要經過中間商、國內外酒商(出口商/進口商)、國內外多級分銷商或者零售商"翻山越嶺"地到達消費者手中,而此時,我們往往需要另外支付10%到60%的利潤在這一系列的"關卡"上。
比如,那些從海外進口入國內的世界美酒還要加上"入關成本"其中包括:物流、清關、倉儲、國內煙酒特別消費稅,有時還有增值稅。
3. 品牌效應
還是拿波爾多舉例好了。那些好運地"出生"在圣埃美隆、蘇玳、格拉夫、以及梅多克的近200家名莊葡萄酒如今已經名正言順地蛻變成200余個"奢侈品牌",完全遮擋住了其余近萬家同產區酒莊的光彩。這個失衡的局面常常讓人們尷尬地遇見這樣的事情:同樣都是波爾多一瓶大區酒和一瓶名莊酒價格卻是天南地北;而品嘗一瓶名莊酒的時候,心情總是澎湃的,錢包總是柔弱的。
買一瓶波爾多名莊酒,需要花費15到500歐元不等的價格,你甚至可以在某些精品酒零售店內發現貼著1000歐元天價標簽的而且是年輕年份的波爾多,沒辦法,你要夠"大牌"也能這么"任性"。
4. 評分獎項
世界各國的美酒千千萬萬,酒評家與獎項卻是非常有限的,一個權威的酒評家團隊一年"喝死"也不過品嘗一萬幾千余款酒,但這個"驚人"的數字放在浩瀚的葡萄酒大海里不過是汪洋一滴,所以市面上有分數、有獎項或者齊攬二者的葡萄酒絕對是鳳毛菱角,價格自然也是鶴立雞群。一些稀少的珍貴酒款撇開價格不說,酒客就算愿意剁手市面上也不一定"有土可以吃"。
世界著名的酒評家代表有以百分制品評的美國派大家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或者以傳統20分制為導的英倫派杰西絲·羅賓遜(Jancis Robinson)。被譽為"世界頭號酒評大師"的羅伯特·帕克,他給出的分數幾乎是一款葡萄酒是否能暢銷北美市場(甚至全球)的命運指針,新出爐的帕克滿分葡萄酒幾乎可以在一夜之間價格翻倍。
5. 環境服務
如果你不是去超市或者零售店搜酒,而是跑去餐廳或者酒吧下單,那么不好意思你準備剁手的葡萄酒可能會漲價2到3倍了。在餐廳的精致酒卡上一瓶葡萄酒的"中間利潤"是層層疊加的,最少可以享受到在基礎成本上5至6倍的高額利潤。盡管這個價格顯然有欠"公正",但是私享的用餐環境加上配套的酒水服務,一直吸引了不少酒客前去喝酒(刷卡)。你若是心疼,記得把沒喝完的打回家續杯。
一段話總結
說了這么多,其實價格與葡萄酒的關系簡單地講就是:售價越低的葡萄酒,其價格越接近實際生產成本;反之售價越高的葡萄酒,其價格與成本差距也越大。
但在市場上,也并不是絕對地能用價格來煮酒論英雄——醇鑒雜志就曾把DWWA的最佳葡萄酒大賞授予給一款智利葡萄酒La Moneda Reserva Malbec,重點是這瓶酒只賣7歐元!沒錯,這個價格在勃艮第或許只夠買瓶入門級別的葡萄酒,但同樣的價格飛到智利已經可以換購一瓶高端葡萄酒了。
其實,挑選一瓶好酒,看好價格不如認準品質,這樣酒錢掏得才會更加有道理。畢竟出門喝酒,除了帶好錢包還需要備點眼力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