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這兩句詩以珍貴的金縷衣作為比較,勸誡人們要珍惜時間。那你是否知道,在葡萄酒的世界里也有這樣一件“金縷衣”呢?
作為大多數葡萄酒的外包裝,酒瓶通常是我們對于一款葡萄酒的第一印象。而我們有時也能通過酒瓶大致判斷出一款葡萄酒的產地、品種等信息。比如溜肩的細長酒瓶通常來自德國或法國的阿爾薩斯(Alsace),直身的高肩瓶則有可能來自波爾多(Bordeaux)。而當你看到一瓶酒的外面用金色的金屬絲網包裹著,如同身披一件金縷衣一般,那么它十有八九來自于西班牙最著名的產區之一——里奧哈(Rioja)。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這件“金縷衣”的故事還要從18世紀說起。1708年,當時的西班牙國王菲利佩五世(Felipe V)授予巴爾塔薩·烏爾塔多·阿梅薩卡(Baltasar Hurtado de Amezaga)以瑞格爾侯爵(Marques de Riscal)的貴族頭銜,而這一頭銜至今也只有7人曾經擁有。1858年,當時的瑞格爾侯爵卡米羅·烏爾塔多·阿梅薩卡(Camilo Hurtado de Amezaga)在自己位于艾爾謝戈(Elciego)的土地上建立了里奧哈最早的酒莊之一,并用自己引以為傲的貴族頭銜將其命名為瑞格爾侯爵酒莊(Marques de Riscal)。在建立這座酒莊之前,卡米羅曾在法國的巴黎(Paris)和波爾多學習釀造法國傳統風格的葡萄酒。而在回到西班牙之后,他通過在當地率先使用法國橡木桶熟成葡萄酒等方式,不斷嘗試借鑒法國人的方法來釀酒,希望能夠提高西班牙葡萄酒的產量和品質。
果然,卡米羅使用法國技術釀造的葡萄酒一經推出便廣受好評,得到各路葡萄酒收藏家的追捧,甚至成為了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二世(Alfonso XII)最愛的佳釀。不過樹大招風,最令酒莊頭疼的仿冒品也隨著名氣和榮譽一起來了。
當時的造假者或將真酒開瓶,倒出酒液并換上其他酒;或搜集真酒空瓶,用其他酒重新灌裝并封瓶。為了保護自己親手釀造的葡萄酒的聲譽,卡米羅發明了一種防偽措施:用網狀金屬絲包裹住酒瓶,并且將酒標粘在金屬絲而不是酒瓶上。這樣一來,只要酒瓶被打開,金屬絲和酒標就會隨之被破壞,酒瓶也就不能用于再次灌裝了。
其實不只是卡米羅,當時的很多其他酒莊也深受仿冒酒之害,因此這一大獲成功的防偽措施引來里奧哈各家酒莊紛紛效仿,用于他們的高端葡萄酒的防偽。一時間,里奧哈葡萄酒瓶上的金絲網變得十分常見,也逐漸成為了高端里奧哈葡萄酒的象征。因為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只有容易被仿冒的高品質葡萄酒才會花費額外的成本,使用這種金絲網作為防偽。
20世紀初,隨著西班牙開始建立葡萄酒的分級體系,這一防偽措施的使用需求也逐漸減少。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我們的葡萄酒有了芯片、條碼等層出不窮且更加有效的防偽手段。但在一些高品質的里奧哈葡萄酒,尤其是需要至少陳年5年,并至少在橡木桶中陳年18個月的里奧哈特級珍藏(Gran Reserva)葡萄酒的酒瓶上,我們還能發現這樣的金絲網。與此同時,這件“金縷衣”也走出里奧哈、走出西班牙,披在了其他產區的一些葡萄酒身上。比如羅訥河谷(Rhone Valley)鼎鼎有名的吉佳樂世家酒莊(E. Guigal)以及波爾多的一些名莊就采用了這樣的包裝。
當然,它用于防偽的功能早已大打折扣,也不像最開始那樣難以從酒瓶上取下了,F在葡萄酒瓶上的“金縷衣”,更多的意味則是一種裝飾和對于傳統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