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鳳酒
西鳳酒始于殷商,盛于唐宋, 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遠在唐代就已列為珍品,是我國八大名酒之一。鳳翔是民間傳說中產鳳凰的地方,有鳳鳴岐山、吹簫引鳳等故事。唐朝以后,又是西府臺的所在地,人稱西府鳳翔。酒遂因此而得名。史載此酒在唐代即以“醇香典雅、甘潤挺爽、諸味協調、尾凈悠長”列為珍品。蘇軾任職鳳翔時,酷愛此酒,曾有“柳林酒,東湖柳,婦人手(手工藝)”的詩句,后來傳為佳話。
郎酒
四川古藺縣有一個二郎鎮。此鎮地處赤水河中游,四周崇山峻嶺。就在這高山深谷之中有一清泉流出,泉水清澈,味甜,人們稱它為“郎泉”。因取郎泉之水釀酒,故名“郎酒”。古藺郎酒已有100多年的釀造歷史。據有關資料記載,清朝末年, 當地百姓發現郎泉水適宜釀酒,開始以小曲釀制出小曲酒和香花酒,供應當地居民飲 用。1932年,由小曲改用大曲釀酒,取名“四沙郎酒”,酒質尤佳。從此,郎酒的名 聲越來越大,聲譽也越來越高。
董酒
董酒產于貴州省遵義董公寺一帶,因而得名董酒。董公寺一帶釀酒,雖然始于南北朝時代,但一直到本世紀年代初期,釀酒人程氏后代程明坤,結合當地水土、氣候條件,認真鉆研,開始創釀董酒,才使之成為遵義的名產。但酒坊為程明坤經營,對其生產工藝秘不外傳。到解放前夕,隨著程氏釀酒的小作坊關閉,董酒在市場上亦消失。后來,其子程正奎應招進廠,與他人攻關,在1957年終于成功,使這一名酒又重新問世。
口子酒
“口子”得名緣于地理。兩條河流交匯的地方叫做“口子”,淮北的“口子鎮”就是濉水溪河交匯沖擊形成的一個千年古鎮。由于是沖擊平原,積蓄了大量的微生物,這里水土好,糧食好,有最適合釀酒的微生物群,兩千多年前口子人就在這里世代釀酒為生,釀出的酒叫“口子酒”。
古井貢酒
古井貢酒有著悠久的歷史。南北朝時,在亳州的減店集,人們發現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洌甜美,人們用此井水釀酒、泡茶,回味無窮。相傳,有個將軍因作戰失利,臨死前將所用的兵器投入井里。誰知此后井水比先前更清淳透明,爽口潤喉,所釀之酒,十里飄香,古井名聲大噪,人們稱之為“天下名井”。
據史書記載,古井貢酒的前身是“九醞春酒”,為曹操令手下人釀造。后曹操將“九醞春酒”及釀酒方法“九醞酒法”獻給漢獻帝劉協,獻帝大加贊賞,作為宮廷用酒。從此,亳州一帶釀酒作坊如雨后春筍發展起來。到了宋代,減店集已成了有名的產酒地,當地百姓至今還有“渦水鱖魚蘇水鯉,胡芹減酒宴貴賓”的說法。明代萬歷年間,閣老沈鯉在萬歷帝的慶典上,把“減酒”當作家鄉酒進貢朝廷,萬歷帝飲后連連叫好,欽定此酒為貢品,命其年年進貢,“貢酒”之名由此而得。到了清末,特別是民國時期,百姓不堪重負,致使糟坊荒蕪,工人背井離鄉,古井也隨之復歿。
酒鬼酒
20世紀80年代中期,從不飲酒的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在湘泉酒登上中國酒壇一展風采的時候,一次欣然的對湘西著名釀酒人王錫炳說:“你能否在釀造湘泉酒之后,再釀出一個更好的酒來,如能的話,到時我給他設計包裝和命名。”兩年后,湘泉人終于釀造出了一種好酒。好酒要取個好名字,要有個好瓶子,恰在此時,黃永玉先生從香港回湘西鳳凰縣老家來了。黃老得知湘泉酒廠釀出好酒,非常高興。但是酒的包裝和命名問題,黃老卻只字未提。莫非黃老把兩年前談的話忘了?黃老似乎看出了客人們的心思,突然起身對朋友門說:“各位坐一下,我去外面一下。”約莫過了半個小時,只見黃老拿出了一只40公分見方的內藏充實口頸束的小麻袋送到眾人面前說:“這就是新釀出好酒的瓶型。”面對這個未來酒瓶的模型,人們使而愕然:這像酒瓶嗎?這能裝酒嗎?一陣琢磨,大家逐漸領悟到:最土的則是最雅的,最賤的則是最尊的,于是這只“小麻袋”就成了酒鬼酒包裝創意藍本。“這個酒的名字,就叫酒鬼酒。”黃老面對眾人又發話了,酒鬼酒由此得名。
四特酒
“四特酒”一名始于民國初年。清末,婁源隆獨創南北合一的酒型,即用北方汾酒(以高粱為原料,大曲發酵)和當地土酒(以稻谷為原料,小曲、藥曲發酵)兩種工藝相合釀造,并巧為勾兌,生產出酒色清亮、香醇可口的色、香、味俱全的特型白酒,即四特酒。]而“四特”一名則是在激烈的生意競爭中產生的。首先是婁源隆分店“天成”別出心裁地在酒壇上貼上兩個“特”字,即所謂“雙特”,以示他的酒優。]抗日戰爭前夕,又用大鵬商標,標出四個“特”字,以示更優。于是,婁源隆這種特型酒便以“四特”而聞名。
白云邊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刑部侍郎李曄貶官嶺南,行經岳州詩人李白相遇。時值賈至謫守岳州。于是,三人泛舟湖上觀洞庭壯景。不覺中,來到沿湖松滋境地,只見一輪皎月當空升起,柔和彌漫的月光灑滿洞庭,湖面上千頃波光,閃爍如潔白的絲練。面對美景良宵,三人興致勃發,開懷暢飲,作詩吟詠。素有“詩仙”、“酒仙”之稱的李白,更是留下了“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的千古名篇。自此,美酒名篇相得益彰,芳名遠揚,白云邊由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