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是葡萄酒勾兌的全過程。據說,一瓶勾兌紅酒的成本不到5塊錢!
最真的勾兌紅酒,可以輕松騙過最懂酒的行家,賣到20元!
在如今的葡萄酒市場上,20 來塊甚至價格更低的進口葡萄酒價格對消費者來說相當誘人,因此買的人也不在少數。姑且不討論這些葡萄酒到底是真是假,我們還是先來看看釀造一瓶葡萄酒到底需要多少成本吧!相信看完以后,你就會知道為什么我不建議你買 20 來塊的進口葡萄酒了。
那么,葡萄酒的價格到底是怎么定的?它的質量和價格是什么關系?
葡萄酒的價格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生產成本、包裝分銷成本、品牌和市場推廣成本以及稅收等。除了這些,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決定性因素——市場需求。最終,一瓶葡萄酒的價格取決于消費者愿意支付的數額。
1、生產成本
決定一款葡萄酒質量的關鍵性因素是生產成本。一般來說,性價比高的葡萄酒是指其價格絕大部分來源于生產成本的葡萄酒。葡萄酒的生產成本包括哪些呢:原料-葡萄、加酵母量、加糖量、購買工具費、損耗率、機械年折舊費、電費、水費、清潔費、人工工時、后期儲存管理費等。
原料
如果將一瓶葡萄酒量化,保守計算平均也要三四斤葡萄才能釀出一瓶酒,而且有的遠不止這么多。酒莊為了釀酒的品質,還會對葡萄進行篩選,不同葡萄品種的種植成本也不一樣,這無形中增加了釀酒葡萄的成本。
而且,不同葡萄園的土地成本不同,出產的葡萄成本價格自然也不一樣。另外,葡萄產量也會影響成本。有時候為了保證葡萄的質量,酒農會人為的剪枝,而低產量則意味著分擔到每串葡萄上的固定成本會增加。因此,一些不可抗拒的天氣因素也會增加葡萄的生產成本。
釀造成本
葡萄酒莊園越小,生產的葡萄酒就越少,分攤到每一瓶葡萄酒的釀造成本就越高。
酒莊采用的釀造工藝不同,帶來的成本也會不一樣。如果葡萄園位于陡峭的斜坡上,葡萄種植和采摘就只能由人工進行。釀酒設備,如壓榨機、發酵器皿和儲藏設備等都需要投入購買和維修成本。而是否使用橡木桶,使用什么樣的橡木桶都有可能增加葡萄酒的成本。此外,葡萄酒的熟成過程所耗費的時間以及昂貴的倉儲設備等,也無形中增加了葡萄酒的成本,而完成釀造后的裝瓶成本也應計算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