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勾兌”,幾年前波及整個行業的“勾兌門事件”對消費者而言應該記憶猶新,大概也是從那時起,很對消費者對于白酒也產生了談“勾兌”而色變。
對此,貴州仁懷宏盛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首席調酒大師,被業內譽為“舌尖上的藝術家”的席玉曾表示,實際上在白酒技術中,“勾兌”一詞是沒有任何褒貶之分,其只是白酒工藝流程的一個環節,又叫“勾調”,其是白酒降度、調香、調味的總稱,任何白酒成品出廠之前,必須經過勾調,包括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等知名蒸餾酒。
眾所周知,市面上流通兩種白酒,即我們通常所說的“三精一水”的液態法白酒和“酒勾酒”的純糧固態法白酒。既然“勾調”沒有褒貶之分,自然也涵蓋了這兩種工藝白酒。那么問題來了,白酒為什么要勾調呢?下面我們以純糧固態法白酒為例。
在席玉看來,影響一瓶純糧固態法白酒酒質好壞與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高粱、小麥等原材料的優劣、水源的好壞、酒曲質量的高低、微生物生長環境的適宜程度以及釀酒師對整個流程掌控的嫻熟程度等,有時甚至是同一個酒廠、不同時間段等釀造出來的酒都有可能不同。所以,為了保證某款白酒在市面上流通時,其質量做到標準化統一,這就必須要從工藝流程上將白酒質量升級和改進,而此時就需要調酒師的精心勾調。
同時,席玉還指出,勾調除了保證產品質量標準化統一之外,還起到了成本控制和產品等級劃分的作用。畢竟,白酒是酒廠賴以生存的產品,必須考慮盈利與市場競爭,不同等級的白酒用到的基礎酒和調味酒的風格、質量也不同,成本、價格自然也就各異。而勾調還有另一個重要作用,那就是經過“勾調”的白酒較之原漿酒,其在口感上會更加的變化多樣,香氣的層次感也會更加的豐富等。
由此,不難看出,“勾調”起到的作用,首先就是為了保證白酒產品質量標準化統一和成本控制、產品等級的劃分;其次表明勾調是白酒不可或缺的一道重要工藝流程;最后也表明經過勾調的純糧固態法白酒給消費者帶來更加舒適的體驗(這里不包括偏好原漿酒的酒友)。那么問題又來了,純糧固態法白酒如何“勾調”呢?
席玉介紹到,純糧固態法白酒的勾調,就是調酒師將同一香型不同批次、不同酒齡、不同風格特征的原酒按照一定的規則、原則進行組合、調味。比如黔糧傳酒,其就是將同一香型不同特點的原酒,按特定標準進行摻和平衡,以調整白酒主要香氣成分的比例,使不同生產期、不同批次的酒達到同一效果,將不同酒質、不同特點的基酒以不同的比例勾調在一起,使分子間重新排列組合、補充、協調、平衡,烘托出主體香的產品風格。在這個過程中,調酒師的盤勾造詣直接影響了白酒的風格,如果將經典大片比作是導演的藝術作品,那么一款風格獨特的白酒則是調酒師的藝術杰作。
據公開資料顯示,席玉盤勾的一系列醬酒在近幾年多在國內一些重大活動中嶄露頭角,例如分別成為毛澤東主席120周年誕辰和劉伯承元帥120周年誕辰的紀念酒、連續兩次成為全球華人高爾夫邀請賽賽會的指定用酒等,而其盤勾的一款名為“博大精深”的專門為華芳名酒博物館定制的收藏酒,于2012年初在武漢更是以單瓶28萬元成功拍賣,聞名收藏界。
事實上,我國早期的白酒勾調,無論是產品品質的標準化,還是對口感、香氣的提升,其完全是依靠調酒師的天賦和經驗,而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色譜儀等設備的出現,白酒勾調變得更加精確化和可控制化,而調酒師們在利用先進的技術以及自身豐富的經驗下,可以更加容易的勾調出差異更細微、口感更豐富多樣的白酒產品以饗我們廣大的消費者。所以,我們不要誤解“勾兌”,事實上它是一門藝術和科學的有機結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