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名字就像我們的人名一樣,留給我們第一眼印象,也大致判斷會不會和自己投緣!很多人苦于看到外文就害怕不敢下手買。始終不知道一款酒叫什么名字。
但不懂葡萄酒名字真的會有很多問題,例如澳大利亞德保利楊柳谷西拉赤霞珠。如果是個完全不懂的人想要買酒自己喝或者送人,壓根不知道這是一款怎樣的風格的葡萄酒。自飲未必喜歡,送人未必合適!
可見喝酒前知道一款葡萄酒的名字有多重要!如果你能知道葡萄酒命名的規律和方法,可以幫你快速排除掉不適合自己的酒款。
所以今天酒評家走進超市給大家梳理了一下,3大葡萄酒取名方式,幫你們快速上手認識這是一款怎樣的酒。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不論你走進大型商超還是周邊酒水專營店買酒,直接翻過來看背標,這樣因為看不懂就買不到好酒的事情幾率就大幅下降。
看背標是因為國家要求進口產品在國內銷售必須要有中文標識,等于說所有的酒款信息,包括酒的名字,一定有中文版的,所以,買酒你先看背標!
新貴簡單派-以葡萄的名字命名葡萄酒
像澳洲、美國、智利的葡萄酒,酒款的名字很簡單,大部分以葡萄品種的名字去命名。
所以只要你知道常見的釀酒葡萄名字,買個喝著順口的葡萄酒不是什么難事。
以葡萄品種取名的葡萄酒一般要求為單一品種釀造才可以標明,或者主要釀造品種在75%以上,在法國,如果你要在酒標上見到葡萄的名字,那么一般是100%由該品種釀造才會出現這個情況。
不過法國酒那么傲嬌,很少會標明葡萄是啥。新手容易喝懵逼。
這張表是大致的葡萄酒風味口感,給你指引一個大致不會出錯的方向。
新手的話建議白葡萄酒開始喝,白葡萄酒基本沒有單寧,不會發生你覺得喝到澀口的情況。如果偏愛紅葡萄酒,從黑皮諾開始喝。單寧少,口感柔和順滑。
傳統經典派-以酒莊名字或葡萄園命名
用酒莊名字和葡萄園命名酒款的情況一般是在法國酒身上發生,例如比較大牌波爾多5大名莊拉菲、拉圖、木桐、瑪歌、奧比昂以酒莊名命名葡萄酒。
名莊之所以用酒莊名字命名葡萄酒,一來是傳統,二來是多年的經營下來,有了名氣,順其自然酒莊名字就是最好的廣告,引來愛慕者的爭相購買。
而像以葡萄園風土出名、劃分葡萄園等級的勃艮第,有個規律,價格較高的則會用葡萄園的命名酒款。
如果你喜歡法國酒,那么我建議你可以先買勃艮第的大區級別(勃艮第大區級是勃艮第最基礎的葡萄酒等級,這類葡萄酒的產量占到勃艮第葡萄酒總產量的一半。 除馬貢(Maconnais)以外,)所有的大區AC都會標上單詞“Bourgogne”,找到這個詞就好了。從性價比和好喝程度都會比波爾多不知名的一些酒款卻賣到200多要好!
清新創意派-以故事命名
用故事名字葡萄酒的事情對于葡萄的產酒國并沒有什么具體的限制,但據我發現,有故事的葡萄酒一般分布在價格中高檔的酒款當中??。也是彰顯酒莊情懷的一種表現吧。我個人還是挺買故事型葡萄酒的賬的。
但在選擇上,故事命名的葡萄酒酒評家不是特別建議新手第一次買。
以說故事比較有名氣的例如智利的甘露紅魔鬼酒款,聽起來挺霸氣的。
紅魔鬼是甘露酒莊的創始人魔爵為他自己保留了一批他們生產最好的酒,為了使別人遠離自己的珍藏,散布了說這是魔鬼居住的地方,于是就有了這個紅魔鬼酒窖。
又比如說像這德國的一顆葡萄雷司令白葡萄酒,取名的意圖也是為了突出此款酒的葡萄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意味。
又或者是大名鼎鼎的奔富BIN系列,取這個名字故事來自于bin是指放酒的格子,數字就是對應的格子,哪個酒放在哪個格子里,就自然給這款酒命名。
另外一些酒也會用名人的名字命名,利用明星效應,普通人如果不是口袋充裕,可以暫時放著不考慮,性價比這方面有待考量。作為日常飲用并不是很建議。
一個成熟的小建議
葡萄酒無外乎是關注口感的飲料,如果不太懂葡萄酒或者沒有他人推薦的情況下自行挑選,我建議你大可就從最簡單的標有葡萄品種名字開始下手,國家從澳洲、智利、開始選。
因為知道葡萄的大致風格,口味也就趨向一致,另外就是這些國家的葡萄酒普遍果味奔放,新鮮濃郁、價格相對法國酒也比較優惠。沒有太多條條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