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推測一杯葡萄酒中可能含有上千種化合物,正是這些化合物賦予葡萄酒豐富的口感。
對葡萄酒來說,細節決定成敗。葡萄酒無論包裝多么華麗,其主要化學成分都是水和酒精,剩下的2%是各種化合物。雖然這些化合物的含量不高,但種類卻很豐富,一些科學家推測,一杯葡萄酒中可能含有上千種化合物。通常,這些化合物的組成和含量會造成葡萄酒口感的差異。
首先葡萄酒中化合物的組成會影響葡萄酒的口感,這些化合物的組成會受到葡萄園環境、葡萄品種、氣候條件、發酵過程等因素影響。以葡萄園的土壤條件為例,不少優質葡萄園的土壤中含有多種特殊礦物質,這些礦物質會被葡萄藤吸收,并運輸到葡萄中,最后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葡萄酒中,譬如夏布利(Chablis)的石灰巖(limestone)就賦予此地的霞多麗(Chardonnay)葡萄酒煙熏和礦物風味。
還有一些研究發現,雖然大部分葡萄酒所含的化合物種類相似,但含量不同,這也可能是造成葡萄酒口感不同的主要因素。以3-異丁基-2-甲氧基吡嗪(3-isobutyl-2-methoxypyrazine)為例,這種化合物有類似燈籠椒(bell peppers)的風味,也是長相思(Sauvignon Blanc)葡萄酒中青草、青椒風味的來源。3-異丁基-2-甲氧基吡嗪含量較高的長相思葡萄酒會相應地表現出更濃郁的青草、青椒等綠色植物風味。
此外,葡萄酒的口感也會因玻璃杯形狀的不同而產生差異,特別是對于起泡酒(如香檳)來說,它的芳香類化合物是在氣泡破裂后釋放出來的。窄長的笛形杯相比其它形狀的玻璃杯,除了美觀外,也讓香檳的氣泡和香氣可以持續穩定地釋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