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發現,市面上叫做“冰純”,"純生”“冰醇”或者“冰爽”的啤酒,大部分售價低廉,屬于低成本啤酒。這類啤酒有一個共性,就是麥汁含量較低,通常只有8P,而麥芽濃度(或者麥汁濃度)正是衡量啤酒品質的一個硬指標。見底圖黃字產品,麥芽含量和價格對照表,10P以下的皆為冰X啤酒或純生,全部為廉價。
啤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麥芽(外加啤酒花),國產麥子出汁率差,高級啤酒需要使用進口澳洲大麥。這幾十年,肉蛋價格漲了不少,啤酒的零售價始終在3、4元錢,似乎很親民。殊不知,今非昔比,啤酒的內涵已經大大不如往昔,主要體現在啤酒的麥汁濃度大幅降低,改革開放初期,啤酒的麥汁濃度尚在11P到12P之間,標準啤酒的麥汁含量,就應該是這個數值。今天流行的冰X啤酒,麥汁濃度幾乎全部只有8P。麥汁濃度不夠,不得不在原料中加入玉米和大米,成本下來的,口感也下來了。冰X啤酒的祖師爺是北美的廉價啤酒科羅娜,也只有8P,需要添加薄荷加重口感,號稱冰XX,這類啤酒最多被稱為啤酒飲料。
麥汁濃度是指啤酒開始發酵時原料中麥芽汁的含量,8P表示原料含有8%的麥汁,12P表示含量為12%。麥汁濃度,一般控制在8、9、10、11、12、14、16P不等,這時候的麥汁濃度就被稱為原麥芽汁濃度,10度麥汁意為100克麥汁中的含糖量10克。下圖中間位置,“淡爽型8P”就是麥汁含量。本文底部表格中,只有嘉士伯兩款冰純(綠字),麥汁含量做到10P,當然價格也略貴,330ml需要8元。
大名鼎鼎的比利時啤酒麥汁濃度(麥芽濃度)可以達到14或者更高的20P,這種啤酒的酒精含量也很高,后勁很大。小瓶的喝上3、4瓶也會喝大,我們看歐洲杯上,歐洲球迷,手握小瓶啤酒,表現的很high,并不是說他們酒量很差,high的原因很可能是酒勁太大了。
冰X啤酒流行后,政府部門為了規范,要求啤酒商標上必須標注麥汁濃度,就是這個意思,等于是把廉價啤酒的遮羞布撕掉了。麥汁濃度越大的啤酒越濃。幾乎所有中國的主流啤酒目前都傾向淡爽化,就是度數越來越低,啤酒的真粉終于耐受不住了,2015年德國啤酒進口量大幅攀升,就是這個原因。
麥芽汁濃度低,為了不影響啤酒酒精度,廠家會添加大米或玉米,因為大麥比大米和玉米貴很多,我們看大部分國產啤酒的原料都標注了大麥、大米。這在德國是不允許的,德國啤酒不允許有麥子、啤酒花之外的任何添加物。中國目前尚無這方面規定。麥芽汁濃度高的啤酒口味濃郁,價格自然要貴一些。因為釀造啤酒需要進口澳洲小麥,使用普通國產小麥品種受限,口感口味不比澳麥。底表中,只有兩款藍字的啤酒,標明沒有用大米,這種啤酒500ml已經賣到14.6元和9.8元。哈爾濱小麥王,標注使用了玉米。
標準啤酒的麥芽汁濃度通常在8°~11°,進口啤酒的麥芽汁濃度則能達到12°、14°、16°、18°,而麥芽汁濃度高的啤酒,酒質也確實能相對好一些。但是口感重的啤酒,喝不多,不利于銷售,廠家的主戰場一直都在清爽啤酒。
啤酒根據麥芽汁濃度可分為三類:6°至8°為低濃度啤酒,酒精含量也最低,為2%左右,最適宜在夏季作為清涼飲料飲用;10°至12°為中濃度啤酒,酒精含量通常為3.1%至3.5%;14°至20°為高濃度啤酒。
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我國所產啤酒的原麥汁濃度還主要維持在11P~12P。1986年,原沈陽啤酒廠總工程師張世千先生曾撰文《對提高啤酒原麥汁濃度的一點看法》,為了節約外匯,減少進口澳洲大麥數量,反對提升將啤酒麥汁濃度從11P提升到12P,這事說明,至少在那個時候,國產啤酒的口味并不淡。此后,隨著市場競爭加劇、消費者口味轉變,包括高濃稀釋等新工藝的運用,淡爽型啤酒才逐漸成為我國啤酒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