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知道的美國啤酒,名氣最響的大概就是百威(Budweiser)了,但與百威相比,最精彩的還屬美國的啤酒文化和發展歷史。
發展初期
在歐洲人登陸這片土地之前,美國本土的印第安人就已經開始釀造啤酒,他們使用的原料有玉米,白樺樹汁和水。移民釀造啤酒的記錄最早出現在1587年,而第一個商業啤酒廠是由荷蘭西印度公司在下曼哈頓開辦,時間是1632年。 出現在紐約的來自英國和荷蘭的啤酒傳統使殖民地的主要飲品成為啤酒而不是葡萄酒,直到19世紀中葉,美國還是以英式愛爾啤酒風格為主,直到后來德國移民將拉格啤酒風格引入,這種風格的啤酒使大規模的制造和運輸變得更加有利可圖,拉格啤酒的另外一個優勢在于它的保質期,當地的愛爾啤酒時間長了就會變酸,不宜飲用。 這些大型酒廠最初生產各種中歐風格的拉格啤酒,但逐漸地,使用捷克淡啤酒花,淡色輕焙六棱大麥,以及大米和玉米輔料的皮爾森型啤酒占據了主導。
禁酒令時代
1919年1月16日,美國憲法第十八號修正案正式通過成為法律,從而宣告禁酒令時代的開始,含酒精飲料的生產,銷售和運輸,都被列為非法,禁酒令施行之后,美國所有合法的啤酒廠都被迫停產,而在此之前的禁酒運動已經使啤酒廠的數量顯著減少,只有少數大型啤酒廠還能夠生產一些淡啤酒,麥芽糖漿,或其他不含酒精的糧食產品,以及可樂和樹根啤酒這樣的軟飲料。酒精的生產和運輸主要通過非法途徑進行,主要是緊湊型的蒸餾酒,像走私朗姆酒和國產的月光威士忌,這些要比啤酒這樣的笨重產品更加有效可靠。 美國禁酒令是逐步被廢止的,首先,沃爾斯特德法(Volstead Act )對“烈酒”進行了定義,1933年4月,卡倫·哈里森法(Cullen-Harrison Act)規定,酒精度數在3.2%以下的啤酒是“不醉人”的,因此不被禁止,在這項法規生效后的24小時之內,150萬桶3.2%的啤酒被銷售一空,有些人甚至預測“啤酒荒”的到來。此后不久,在同年12月,美國憲法第二十一號修訂案廢除了禁酒令,但含酒精飲料的生產仍受到聯邦,州和地方當局的監管,該法令包括了三級分銷系統的實行。
后禁酒令時代
雖然第二十一號修訂案允許啤酒廠繼續釀造啤酒,但仍然有一些“禁酒”的縣,有些州也沒有完全批準這條法案,啤酒釀造業的復蘇因此比較緩慢,此外,許多禁酒倡導者仍然十分活躍,并有大批的追隨者抵制第十八號修正案的廢止。在美國的啤酒行業試圖重建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進一步抑制了較小的啤酒廠重新出現,因為大部分糧食由于戰爭施行配給供應,迫使啤酒廠在使用大麥的同時還用玉米和大米作為輔助原料。禁酒主義者看到了壓制剩余啤酒廠的希望,他們聲稱商業啤酒的釀造浪費人力、糧食、燃料和貨物空間,應當將其用于戰事,而釀酒師們作出回應,他們告訴人們啤酒的好處,啤酒酵母富含維生素B,有益于人類健康。有人認為,增加硫胺素在士兵和工人飲食中的比重會提高他們在戰場和工廠里的表現,而硫胺素在啤酒中的含量很高,美國政府決定,考慮到啤酒酵母富含維生素B,在征收啤酒銷售稅的同時,啤酒產量的15%須供應軍隊。 從1941年美國參戰到1945年二戰結束,盡管啤酒廠數量不多,但整體產量增加了40%以上。戰時的增長使大啤酒廠如Anheuser-Busch主導了美國啤酒市場超過50年。在此期間,他們生產的啤酒更注重均一性而不是特殊的口味。Anheuser-Busch和Coors啤酒公司所出產的這些啤酒都屬于一種受限的皮爾森型啤酒,具有大規模的工業生產過程,使用玉米這類廉價的添加物,或者使用大米這種提供淀粉但不會對啤酒味道有影響的原料。所謂的“工業啤酒”占據主導,導致“美國啤酒”的質量和口感在國際上口碑不佳,然而,近年來主要啤酒商在嘗試發展歐洲傳統的優質啤酒,像Killian的愛爾蘭紅啤。
啤酒經濟
1978年,卡特總統頒布法令,規定在家自釀啤酒是合法的,這使得像北加州的New Albion和Sierra Nevada這樣的小型啤酒廠紛紛涌現,在20世紀80年代,啤酒的產量和利潤又迎來新一波增長,這種態勢一直延續到現在。20世紀80年代,精釀啤酒業的復蘇使美國現在擁有超過1400家精釀酒館,小型和地區啤酒廠,所出品的啤酒更是種類繁多。然而,美國啤酒的大部分銷量仍舊屬于國有和跨國啤酒巨頭所生產的淡色拉格啤酒。
雖然在產量上大型啤酒廠仍然占主導地位,但小啤酒廠根據當地的啤酒花資源和各種原料釀造出各種樣式的啤酒,還包括各種歐洲傳統風格的啤酒。商業精釀啤酒的成功促使大型的啤酒廠也紛紛向小型啤酒廠進行投資,如Widmer Brothers和Goose Island,使自己的產品更加多元化。 在高端啤酒市場銷售額增加的同時,普通和廉價啤酒的銷售額在降低。大型啤酒生產商紛紛通過合并鞏固自己的地位——Anheuser-Busch與InBev合并形成Anheuser–Busch InBev,而Molson Coors與Miller Brewing合并形成MillerCoors。盡管受到法律挑戰,但國家的三級分銷體系仍然存在。 在美國,近百分之80的便利商店出售啤酒,其中約百分之93是冰鎮的,美國便利店行業每年銷售760萬立方米的啤酒,約占總量的1/3,2007年美國的啤酒消費總量是2500萬立方米。 啤酒在美國是最受歡迎的酒精飲料,約占每年售出酒精飲料的85%(體積百分比),2009年美國三大啤酒公司是Anheuser-Busch,MillerCoors和Pabst Brewing Company,市場份額位于前列的啤酒分別是Bud Light(28.3%),Budweiser(11.9%)和Coors Light(9.9%)。進口啤酒中,Corona Extra排名第一,隨后是Heineken。從2009年的數據看出,啤酒消費量比前幾年有所下降,只有精釀啤酒的銷售額增長了7%–10%,占總銷售量的4.3%。美國的啤酒消費總量據統計達到205,800,000桶。淡啤酒占啤酒市場份額的52.8%。
美國啤酒風格
淡啤酒(Light Beer),是Miller公司在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大規模生產的一種低酒精度、碳水化合物的啤酒,它的大行其道使一些原來的淡色拉格啤酒品牌黯然失色,Anheuser-Busch InBev的Bud Light是美國銷量最好的啤酒。
冰啤酒(Ice Beer),是采用部分冷凍蒸餾方式,使味道和酒精更集中。該技術是基于德式冰博克啤酒(Icebock)的釀造技術的,但這兩種啤酒風格沒有任何相似之處(除了都屬于拉格啤酒)。
干啤酒(Dry Beer),是一種日式風格的淡色拉格啤酒,美國一些公司也在生產。在干啤酒中,酵母受到激勵而消耗更多的糖分,這種啤酒的后味更加清爽,還帶有一絲不尋常的啤酒花香味。
(Malt liquor ),是一種烈性淡色拉格啤酒,它往往因其酒精含量,大瓶包裝和低價格引發爭議,它的廣告經常針對市內的社區。
小麥白啤酒(Witbier),這是一種幾乎絕跡的啤酒風格,上世紀60年代才被比利時人Pierre Celis重新公諸于世。MillerCoors的Blue Moon就是這種風格的啤酒,也是美國最暢銷的精釀啤酒風格之一。
其他源自美國的啤酒風格有:加州大眾啤酒或稱蒸汽啤酒(California common beer) 琥珀愛爾啤酒(Amber Ale) 金色愛爾啤酒(Blond Ale) 奶油愛爾啤酒(Cream Ale)
在美國進行改良的啤酒風格包括:淡色愛爾啤酒(Pale Ale) 印度淡色愛爾啤酒(IPA) 紅色愛爾啤酒(Red Ale)、 色愛爾啤酒(Brown Ale) 世濤啤酒(Stout) 大麥酒(Barleywine)。
美國人對酒的喜愛與狂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各類酒精飲料當中,啤酒在美國尤其受歡迎,各類啤酒加總起來的年銷售額可高達上千億。這也與悠久啤酒發展歷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