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覆
射覆游戲早期的玩法主要是制謎猜謎和用盆盂碗等把某物件事先隱藏遮蓋起來,讓人猜度,后來在此基礎上又產生了一種間接曲折的語言文字形式的射覆游戲,其法是用相連字句隱寓事物,令人猜度,若射者猜不出或猜錯以及覆者誤判射者的猜度時,都要罰酒。
清俞敦培《酒令叢鈔·古令》云:“然今酒座所謂射覆,又名射雕覆者,殊不類此。法以上一字為雕,下一字為覆,設注意‘酒’字,則言‘春’字、‘漿’字使人射之,蓋春酒、酒漿也,射者言某字,彼此會意。”這基本上說明了射覆酒令游戲的耍法原理。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投壺
投壺是古代士大夫宴飲時做的一種投擲游戲,而且也是古代宴會上的一種禮制。其法大概是在酒席上設特制之壺,以壺口為目標,賓主每人持矢四支,依次投入壺中,以投中多少決定勝負,負者飲罰酒。
其實在古時,民間以投壺為樂的現象就很普遍。在明清小說中,社會底層的三教九流都玩此道,《金瓶梅》十九回中,有西門慶與應伯爵以及李桂姐等在“院子內投壺耍子”的描寫;《鏡花緣》里的那位“烏投壺”,能玩出“蘇秦背劍”、“鷂子翻身”、“朝天一炷香”、“張果老倒騎驢”等許多花樣,可見這種游戲在民間的普及程度。
猜枚
猜枚酒令游戲,源于射覆。宴會飲酒時,把瓜子、蓮子或黑白棋子等握在手心里,讓別人猜單雙、數目或顏色,猜中者為勝,不中者罰飲。也有時三射,而后以射中多少決定勝負,負者飲罰酒。
虎棒雞蟲令:分別有四種動物,老虎、棒子、雞、蟲,一物克一物,兩人相對,各用一根筷子相擊,同時口喊“棒子棒子……”或喊老虎,或喊棒子,或喊雞,或喊蟲。規定:以棒擊虎,虎吃雞,雞吃蟲,蟲吃棒;負者飲酒,若棒子與雞,虎與蟲同時喊出,則不分勝負。
拇戰
拇戰俗稱劃拳,也是我國酒令游戲中的一種傳統方式,頗為古老。飲酒時二人各伸出手指,叫出數目,二人所伸出的手指數加在一起,符合叫出數的一方即贏,輸者罰飲。
明清小說中多有關于拇戰的描寫!都t樓夢》第六十三回:“彼此有了三分酒,便猜拳贏唱小曲兒。”《水滸傳》第一百零九回:“猜拳豁指頭,大碗價吃酒。”
擊鼓傳花
擊鼓傳花是中國古代漢族民間酒宴上的助興游戲,屬于酒令的一種,又稱“擊鼓催花”,在唐代時就已出現。數人、十數人或數十人圍成一個圓圈席地而坐,另外一個人背對著人圈以槌擊鼓。鼓響時,開始傳花,花由一個人向另一個人依次傳,至鼓停止為止,此時花在誰手中,誰就表演節目。
《紅樓夢》中多次寫到擊鼓傳花行令。第五十四回寫道“鳳姐兒因見賈母十分高興,便笑道:‘趁著女先兒們在這里,不如叫他們擊鼓,咱們傳梅,行一個春喜上眉梢的令如何?’賈母笑道:‘這是個好令,正對時對景。’”“梅”、“眉”諧音,將“傳梅”說成“春喜上眉(梅)梢”是討吉利的口彩。寫到響鼓后的情景時云:“那女先兒們皆是慣的,或緊或慢,或如殘漏之滴,或如迸豆之疾,或如驚馬之亂馳,或如疾電之光而忽暗。其鼓聲慢,傳梅亦慢,鼓聲疾,傳梅亦疾。恰恰至賈母手中,鼓聲忽住。”繪聲繪色,使人如臨其境,擊鼓傳花之法大勢已見。
牙牌令
牙牌,又稱骨牌、牌九,舊時游戲用具,亦作賭具。共三十二張,刻有等于兩粒骰子的點色,即上下的點數都是少則一,多至六。一、四點色紅,二、三、五、六點色綠。三張牌點色成套的就成“一副兒”,有一定的名稱。行令時,宣令者說一張,受令者答一句,說完三張,合成這一副兒的名字,無論詩詞歌賦、成語俗話,比上一句,都要押韻。
牙牌令相對其他酒令復雜一些。比如:左邊一張“幺五”,中間一張四五“花九”,右面又是一張“幺五”,這樣下面一排都是白色五點,上面一排都是朱紅點子,右上角題唐詩云:“林花著雨胭脂濕。”十分神似,頗見匠心。
骰子令
古代擲骰行令,其法頗多!读凝S志異·狐諧》云:“酒數行,眾擲骰為瓜蔓之令,便是一種,其法不詳!都t樓夢》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寶玉要行令,麝月笑道:“拿骰子咱們搶紅罷。”所謂搶紅,即是擲骰為戲,以所得紅點多少定勝負,負者罰飲,故名曰搶紅。
《紅樓夢》第一百零八回描寫的擲骰行令,是用四個骰子擲,按擲出的點色叫有名稱,并確定喝酒人數、杯數,還要根據骰子點色說個曲牌名,下家再接一句《千家詩》。比如,薛姨媽擲了四個幺,鴛鴦道:“這是有名的,叫做‘商山四皓’。有年紀的喝一杯。”“商山四皓”概指骰子的四個幺點。于是賈母、王夫人等年老的各喝了一杯,薛姨媽說了個“臨老人花叢”,下家是賈母,接了一句:“將聞偷閑學少年”。
流觴
流觴亦稱為流杯、傳杯等,這個酒令游戲源遠流長,非常古老,起源于我國古代迷信習俗修禊活動。觴為古代酒器,多為木制,底部有托,易于漂浮。當時也有陶杯,兩邊有耳,稱為羽觴,體質較重,流杯時一般放在荷葉上,使其能夠漂浮。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生動描寫了文人墨客的流觴盛況:“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樂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搖抽令簽
搖抽令簽也是古代非常流行的一種酒令花樣。大概是用象牙、獸骨、竹、木等,專門制作一種行令用的簽子,叫作令簽,插放于相應的簽筒內,行令時在座賓客依次輪流搖抽一支,按簽上標注的飲酒方式、方法、人數、杯數及要求所說令詞等,組織說令行酒。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姑娘們行令,用的那副“象牙花名簽子”就非常精制有趣,相信大家都記得寶釵抽的一支是畫著一枝牡丹,題著“艷冠群芳”四字,鐫一句唐詩是:“任是無情也動人。”而探春所抽的那支,上面畫一枝杏花,題寫“瑤池仙品”四字,詩云:“日邊紅杏倚云栽。”
搖抽酒籌
酒籌又名酒算、酒枚,古代飲酒一輪謂之一巡,用籌子記巡數,稱之酒籌。后來,讀書人為助酒興,想出許多賭酒方法,如作詩、對聯、猜謎等等。
關于酒籌,文學作品中多有描述。宋歐陽修《文忠集·醉翁亭記》寫云:“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水滸傳》第一百零一回亦寫云:“觥籌交錯,燈燭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