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名葡萄酒大師(MW),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奮斗目標。然而,全球首位亞裔葡萄酒大師李志延(Jeannie Cho Lee MW)曾用“酷刑”來形容葡萄酒大師資格考試。
葡萄酒大師考試項目包括4場理論考試和3場品嘗考試,考試過關后還要提交一篇論文,要求以英文書寫,總字數為6000-10000字(words)。如果說理論和品嘗考試是“煉獄”,論文考核則是“地獄”。
縱觀今年9月公布的19位新晉葡萄酒大師的論文題目,涉及葡萄酒貿易及營銷的有10篇(其中有3篇涉及到數字化營銷),例如德國Konstantin Baum MW的《德國優等酒莊數字化營銷:當前的應用和未來的潛力》;涉及葡萄種植的有4篇,例如加拿大Marcus Ansems MW的《秋季霜凍對歐肯那根谷西拉葡萄的影響:化學分析和描述性分析》;涉及葡萄酒釀造的有2篇,例如澳大利亞Wendy Cameron MW的《3種皂土用于霞多麗和長相思的澄清比較:來自澳大利亞酒廠的研究》;涉及歷史的有2篇,例如新西蘭Rebecca Gibb MW的《1911年“香檳騷亂”事件在本質上是經濟方面的原因嗎》;涉及品嘗的有1篇,即英國Victoria Burt MW的《酒杯對品嘗香檳時的感官知覺有影響嗎》。
對照新晉葡萄酒大師的簡歷,他們提交的論文大都貼近自己的工作實際,其中有兩位新晉葡萄酒大師的論文直接以供職單位為調查研究對象。例如英國Wine Society公司的葡萄酒買手Sarah Knowles MW,論文題為《在Wine Society的葡萄酒銷售中,會員(業余)正面評價與專家正面評價的重要性比較》;芬蘭酒類專賣公司Alko的公關經理Taina Vilkuna MW,論文題為《通過芬蘭酒類專賣公司Alko的風味類型分析消費者購買葡萄酒的決策所受到的影響》。另外,你知道2008年考取葡萄酒大師資格的李志延當年提交的論文嗎?題為《香港成為大中華地區葡萄酒貿易集散地的探討》,以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城市為研究對象。
據葡萄酒大師學會(IMW)最新統計,目前全球僅有340位葡萄酒大師,分布在24個國家,他們的職業大都為釀酒師、葡萄酒買手、酒商、零售商、侍酒師、葡萄酒講師、學者、作家和記者等等。葡萄酒大師在讀學員共有321位,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37個國家,包含“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學員。其中,“第三階段”的學習和研究完全致力于撰寫論文。(莊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