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喝酒,每個人的酒量都不太一樣,有的人千杯不倒面不改色,有的人沾酒就臉紅,酒場上也經常聽到這樣的勸酒詞,“不能喝,多練練就好了”
酒量真的可以練出來嗎?
我們先來看看酒精的代謝過程: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酒精被吸收后進入肝臟,由肝臟細胞中的乙醇脫氫酶ADH催化作用下,將乙醇轉化為乙醛。乙醇脫氫酶對血液中低濃度的乙醇有極強的催化能力,在酒精代謝上作用極大。在此之后,則有乙醛脫氫酶將乙醛氧化為乙酸,繼續水解,最終產物為水和二氧化碳。
經過如此轉換,乙醇被人體吸收后絕大部分被氧化為水和二氧化碳從而排出體外。后一個轉化遠遠不如乙醇脫氫酶將乙醇轉化為乙醛容易。體內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含量高的人,能將酒精及時地分解為無害而且易于排除的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對乙醇的適應性強。
換句話說,體內這兩類酶多者,其酒量就大;體內這兩類酶少者,其酒量就小。另外,據有人研究,人與人之間的乙醇脫氫酶含量差別并不懸殊,乙醛脫氫酶則相差甚大,這被認為是酒量不同的重要原因。我也見過許多不善飲酒的人,原本一飲輒醉,臉紅如關公,暈陶陶不知所往。后來經過逐漸適應,變得酒量大增,堪稱海量?赡苁求w內乙醇、乙醛脫氫酶增加的原因
喝酒臉色白的人酒量好嗎?
很多人有個誤區,認為喝酒容易上臉、臉紅就是酒量不好,而臉色白的,外人看來,這部分人喝酒下去沒有什么異常癥狀,通常會成為被勸酒的對象,是酒量好的人。但實際上這種是最容易醉酒的一群人,可謂是悶聲醉酒。
喝酒臉色發白的人就更慘了,酒精代謝在第一個過程就進行得不順利,因為喝酒臉白的人體內缺少乙醇脫氫酶,而導致酒精在體內積聚,體內酒精過多會麻痹人體神經。
說到這里,相信聰慧的你已經明白了:酒量就不要去練了,就算你練了,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