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 帥氣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山清水秀是浙江的一大特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浙江獨特的地理特點也塑造了浙江人爽朗細膩的特點,浙江人以善于經商而名聲在外,“誠信”二字是浙商的名片,但是在酒桌上浙江人的誠信也得到充分的展現。在酒桌上,浙江人一般不會怎樣勸酒,基本就是酒在面前就干了,沒有磨磨唧唧的推諉。浙江人在商海摸爬滾打練就了一身的好酒量,但是他們在喝酒時卻能把握住,時刻讓自己保持理性,不至于酩酊大醉。浙江人酒量不錯,但是在浙江白酒不是主要的飲品,所以消費相對較低,而以葡萄酒和黃酒為主。浙江人喜歡喝啤酒和黃酒,喝啤酒的時候,不是一瓶一瓶的拿開的,而是箱來計,一般要喝個3、4箱才是兄弟。
江西人/ 矜氣
革命的紅色熱土造就了江西人不屈不撓的意志品質,但也養育了江西人含蓄平和的性格特質。江西人在全國的差評應該是最少的了,因為他們不喜張揚,崇尚和諧,這受一定程度革命老區的影響,但也和該地域長期熏陶的儒家忠誠思想和道家無為理念有一定關系。江西人愛吃辣,愛喝白酒,喝得比較多的是本地酒,沒什么勸酒習慣。在設席飲酒之前,首先要選出“桌長”。茶要淺,酒要滿,說的是倒酒的規矩。江西人講究倒酒要堆起來,出杯沿而不溢。只有這樣,才能顯示主人的誠懇。主人敬酒時,自己的酒杯是千萬淺不得的,否則,難免有省酒之嫌。酒倒得太滿,一時無法端起,桌長便會提醒先“鞠躬”后端杯。有自作聰明的人,想借舉杯之機潑酒,被人看見是要“點酒罰三杯”的。
福建人/ 韌氣
都說福建人是“門里一條蟲,門外一條龍”,可見福建人的潛力有多么深邃。說起福建人給人的印象多是平時嘻嘻哈哈,沒什么架子,比較容易相處,其實不然,福建人是非常堅韌頑強的,做什么事情都很有韌勁,不達目的絕不罷休,而且目光如炬,眼光獨到,總能發覺到最適合自己的選項。而在性格上,福建人少說多做,注重實干,敢打拼敢闖蕩,但是出門在外又相當團結,甚至組團遷徙,爆棚的戰斗力,貌似飄蕩但又有些許嗜血的孤狼一樣桀驁,強韌之中的氣質綻放光彩。福建人里,每個地方喝酒又很不同,戰象萬千,泉州人喝酒喜歡喝群酒,就是群PK,一堆人在一起分成2邊,互相較勁;龍巖人喝酒,講究單挑,今天就是我跟你的戰場;廈門人喝酒很文明,只敢坐在小店門口喝個幾瓶,點到為止。
山東人/ 義氣
山東盛產兩樣東西,美酒與英雄,山東人喝酒豪氣這是有目共睹的,《水滸》中水泊梁山那種“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豪氣影響了一代代的山東人。在山東,喝酒光有豪氣還是不夠的,還要山東喝酒講規矩、拼酒量!千年的齊魯圣地,孔孟文化,塑造了山東人熱情好客、知禮懂禮的特點,不僅僅在于做事做人,也表現在山東的酒桌習俗上。在山東主人招待客人吃飯喝酒,主人按級別分主、副、三、四陪。每人面前一大杯酒,由主陪確定分幾次喝完。每次舉杯,都要有段說辭,一定要明確這口酒是有多重要,意義有多深遠。主、副、三、四陪各三次舉杯,才輪到客人舉杯回敬,“知酒禮,有酒量”成為山東就有的代名詞。
海南人/ 仙氣
海南人的生活節奏比較慢,喜歡悠哉游哉愜意自在的日子,能心平氣和的做好自己的事就是他們最崇尚的生活。海南人最向往的就是平凡愜意的生活,不過陪伴他們的海南美酒卻是一點都不平凡,海南黎族人無論是過節、婚禮、入住新房、宗教儀式或者是一些社交場合,飲酒慶祝少不了,檳榔酒就更少不了。檳榔酒就是海南的農家酒。他們通常把檳榔、天然泉水和當地才有的山蘭糯米,再放上人參等一些藥材,經過傳統的發酵進行釀制。因此,檳榔酒則帶有一股醇香撲鼻的檳榔香味,保健效果十分明顯,幫助人們提神醒腦,行氣活血,并且低度的檳榔酒也適合一些平常不善于喝酒的人們。 海南黎族人的另外一種特色佳釀則是山蘭酒,黎族人生性喜愛開放,所以吸引許多游客慕名來到黎族部落。而黎族人為了表示好客之道,通常都會奉上山蘭酒以示歡迎。此外海南的椰子酒、保健酒等也是海南人最為中意的酒品,所以欣賞海島風情加上一杯美味的海南特產美酒,功名利祿的繁瑣之事就能拋離九霄云外。
廣東人/ 財氣
廣東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發源地,東西方文明的交匯點,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廣東人是冒險家的族群,充滿朝氣與活力,富于冒險性、開創性;強大的經濟實力讓廣東人對空頭理論不感興趣,也沒工夫空談哲理、人生,對政治也不感興趣。北方人是先思考后行動,而廣東人是先行動后思考,注重效益和價值,不注重形式和外表。廣東人好吃不好穿,好茶不好酒,好做不好說,自主性高,地域歸屬感強,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喜歡自顧自的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廣東人性格比較含蓄、內斂,沒有北方人那么粗獷,口味不及北方人重,喝酒不喜烈酒,洋酒在廣東也是大行其道。廣東人喝酒,講究隨意,舉杯相碰后由著自己的意愿想喝多少就喝多少,量力而行,只要你自己覺得公平和心里過意得去,彼此就很少強迫,所以很難看到廣東人喝酒有醉著回家的。
廣西人/ 定氣
美麗的八桂之地,山川壯美,瓜果之鄉,養育了淳樸的廣西人民。廣西人行事低調,大多都很和善,誠實憨厚,很多廣西人看上去都有種氣定神閑的悠然,疑似不諳世事,又好像成竹在胸,其實是廣西人習慣了這種和緩的生活節奏,但更能定下心來穩扎穩打做好每一件事。廣西人心腸好,不狹隘不偏激,雖說有時也會沖動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都相當沉得住氣,有很強的定力和定性。廣西飲酒,一家的客人就是全寨人家的客人,來客往往會得到各家輪流邀請;特別是貴賓,有時一餐要吃五六家。經常是客人在第一家剛入席,第二、三家已派人站在身后等待相請。按習俗,客人是不能推辭的。有經驗的客人決不在第一家就吃的酒足飯飽,一定要想到還有其他邀請,謝絕邀請是失禮,喝醉了更是失態會丟臉。
河南人/ 淳氣
河南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發祥地,是元代以前中國歷史的核心區域,這里才是名副其實的中原故土,是養育中華文明啟蒙發祥的搖籃。河南人勤勞樸實、講究禮節,河南人的勸酒浸染著一股藝術的氣質與善良的霸氣。其敬酒每一杯都有每一杯的說法,每一種說法都有一套論證,人情世故,天文地理,深文周納,無所不包對被敬者構成了強大的論證,讓人覺得不滿飲此杯,簡直枉披人皮矣。每一杯都有每一杯的理由,引經據典,勾古稽今,讓人有一種醍醐灌頂般的文化享受。河南人喝酒有一種嚴格的程序主義的色彩。每次敬酒與被敬,都有著具體而微的程序,有板有眼,敬者與被敬者都深諳其味,行動如儀。這種儀式背后隱藏著深厚的禮俗文化,古樸凝重,令人肅然起敬。
湖北人/ 豪氣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湖北人往往因為這句口頭禪被人冠以有心眼兒、腹黑的印象,其實接觸久了便會得知湖北人骨子里其實是非常豪爽熱忱甚至有點急切想要獲得認同感的實在人。湖北人確實很聰明,往往不經意間就露出精明老辣的底牌。湖北人喝酒比較豪爽,酒量好也是公認的。在喝酒的規矩上亦是比較注重禮儀,第一步:說祝酒詞——起身站立——左手端起盛滿酒水的杯子前伸——再兩邊晃晃;第二步:雙手捧住杯口——緩緩地收攏靠近嘴唇——深深地打個躬而后非常張揚地仰起脖子——一飲而盡;最精彩的是第三步:翹起下巴——蠕動嘴巴——右手將杯口前仰后合地朝客人面前自右向左、自左向右——來來回回十分優雅地劃幾道大弧線。待客人端起杯子隨之一飲而盡后,才慢慢地坐下,最后再說幾句客套話。
湖南人/ 霸氣
無需多言,很多人都認同湖南人才是真正的霸氣十足、不容小覷的存在。湖南人刀剛火辣的性格十分鮮明,他們往往聰明勇敢,剛烈果決,敢任大事,以天下興亡為己任,尤其在近代出了不少曠世梟雄。在湖南人的酒局中,先吃為敬是在酒席上常聽到的一句話。第一杯酒由主人端杯與客人見面,稱“見面酒”。主人聲“先吃為敬”,然后一飲而盡,這時,客人必須將酒一口喝干,并且還要將酒杯倒過來,表示誠心。喝團團杯是苗族人民為增進友誼、交流情感的一種禮儀。喝這種酒時,全桌人從席位上站起,等到大家手連手,聯成圈后,主人說聲“請喝”,大家將各人手中的酒一飲而盡;稍后,向反方向轉,再喝一次。左手遞杯謂之“左興左發”,右手遞杯,稱為“右興右發”,意即團結和睦、四季發財。
重慶人/ 烈氣
重慶也是一個不得了的地方,這里的人們脾氣充滿了江湖氣息,火爆、利落、直來直去、果敢不屈。和舉世稱贊的重慶火鍋一樣,重慶人脾氣熱辣,性子剛烈,以耿直著稱,快意恩仇不喜忍辱負重,覺得對的就會出來力挺,覺得不對的就會用拳頭解決問題。其實重慶人是非常容易相處的,并且有闖勁、不服輸,關鍵時刻絕對靠譜。重慶人火爆的性格與其說受天氣影響,還不如說是受地形的影響,重慶人要跟天斗跟地斗。但要說起喝酒,重慶人也是一把好手,跟天斗喝烈酒,跟地斗喝好酒,不僅如此還要跟人斗,那就是喝醉一起走。好兄弟,一切盡在酒中,越是感情鐵,越要喝出味,所以跟重慶人喝酒也是一項急劇挑戰性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