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喝之前需要熱熱再喝?相信很多酒友都有這個疑問,無論是看電視劇還是看古代書都有些喝酒要熱酒的情節,三國演義中的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關羽酒尚溫時斬華雄等等。
白酒主要的成本為酒精和水,占99%以上,而其他呈香物質約占1%,其中包括雜醇油、多元醇、甲醇、醛類、酸類、酯類等等。這些含量雖少,卻影響白酒的風味。
這些物質中,一些對我們人體有益的,一些確實我們不希望出現的,例如:甲醇,它對實力有害,攝入量過多會危及生命危險,還有乙醛,它會增加酒的辛辣味,攝入一定量容易頭暈。但它們的沸點相對于乙醇和水都比較低,乙醇沸點是78℃,而甲醇沸點是64.7℃,乙醛的沸點是21℃。
因此有觀點認為,白酒喝之前熱一熱,可以去掉酒中一些有害物質。
但事實上,隨著釀酒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在的工藝已嚴格將白酒中有害物質的含量控制在安全的范圍內,只要符合質量要求的白酒,一般都不需要熱酒再去除酒中有害物質。
舉醬香酒為例,7次取酒的出酒酒溫達到40℃以上,可以一定程度下揮發沸點低的有害物質,取出來的基酒再經過3年時間陳放,可以有效揮發大部分的易揮發物質,減少對人體的刺激性,對人體健康起到保健作用。
至于古人,當時的酒大多是黃酒,還沒有產生先進的“蒸餾”酒釀造工藝,因此酒中的雜質較多,將酒加熱至50~60°C,酒中甲醇等雜質就能揮發,從而保證減少對人體產生傷害。
而現在我們如果還沿用古代的溫酒喝酒的方式,則可能不但將酒精揮發掉,還會將那些對白酒風味至關重要的物質給揮發掉從而影響口感,再好的酒也可能喝不到真正的原味道啦。
可能對于南方來說,冬季酒不熱喝起來也是很爽,但對北方來說,可能酒太冷入口就難免有些刺激,溫酒喝或許更爽,但切記溫度不需要太高,酒度達30度左右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