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里來了客人,爸爸總會陪著客人喝上幾杯。那個時候,還沒有限制“酒駕”,他們喝酒也沒什么顧慮,聊得興奮了,就敞開了喝,喝的走不了了,就住下了。
男人之間喝酒,聊得東西天南海北的。經常見他們喝上一口,然后感慨:“人生如酒,酒如人生”。懵懂的我,對“人生的味道”充滿好奇,忍不住偷偷嘗一口!嚯,真辣!
小時候,白酒是一種父輩的符號,看到酒之后,第一反應是“我爸爸喝過這個!”;白酒也是一種熱鬧的象征,逢年過節、家庭聚會,桌上肯定有白酒;白酒是一種神秘的液體,平日嚴肅的長輩們,喝了白酒后,會逗逗我們,還總是笑。也隱約感覺到,喝白酒是一件很講究的事兒,人們敬來敬去,每次舉杯都有說辭。爸爸會示意我舉起飲料敬客人,讓我說祝福語,并且要把杯子放低于長輩的酒杯,爸爸說:“這是喝酒的規矩。”
后來,我們長大了,爸爸話變少了,只有喝了點酒之后,會跟我們講講喝酒的規矩,做人的規矩。比如,“酒,不可不醉,不可太醉”。不醉,品不出酒的妙處,進入不了酒的佳境,難以人酒合一。太醉,胡話連篇,丑態百出,失言失禮,傷人傷己,令人生厭。就像“事,不可不察,不可太察”道理一樣,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不察,恐怕交上壞人;不察,可能做錯事情;不察,難免上當受騙被人利用;擦亮眼睛,不可不察。但是,太過精明會沒有朋友,太過苛求會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太挑剔永遠無法快樂滿足,該清醒時清醒,該糊涂時糊涂。
再后來,我們也成了酒桌上的?,喝了很多酒,見了很多人,才發現,依照爸爸講的這些規矩,能看清很多人,參悟很多事。喝酒有喝酒的規矩,做人有做人的道理,都是通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