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9月3日,英國、法國對德宣戰。1940年5月,德國閃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饒過重兵防守的馬其諾防線入侵法國。6月德軍占領巴黎。16日,H.P.貝當接任法國總理。17日,請求停戰。22日簽訂協定,同意德國占領法國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區,并宣布退出戰爭。25日,法國全面;。
1939年的拉圖,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采收、釀造而成,倒像濃縮了拉圖酒莊早期的歷史,是在英法百年戰爭的大環境中發展起來的一樣。也正因此,當獲邀參加葡萄酒收藏家波哥組織的波爾多老年份品鑒會時,不禁滿懷期待。
酒甫入杯,酒色一如茶色,香氣也帶茶香、檀香、金絲小棗的香,當然,這不是茶,是酒,是老酒,香氣要比茶豐富得多。
雖然在醒酒瓶里已經醒過一個多小時了,但是真正的變化卻還是得在杯里慢慢開始展露。一如真正的歌星得站上舞臺才會發放光芒,真正的英雄得跨上戰馬才彰顯威儀。杯子于酒就是歌者的舞臺、英雄的坐騎,能否駕馭自如完全靠自身的功力。酒在杯中是無依無靠的,讓其在杯中自由地獻身,然后細味它的顯現就好。
畢竟是拉圖,波爾多左岸的王者,香氣豐富多變,幽幽淡淡釋放著植物的、動物的、土壤的、香料的香氣,能分辨出的既有干玫瑰、煙絲、蘑菇等醇香,也并沒有失去新鮮風味的蘭花、水果的芬芳。真是非常棒的香氣表現,如絲如縷,如歌如訴,悠悠地充滿杯子、占據鼻子,帶著一種旋律俘獲人心,讓人心曠神怡,也讓酒的主人心滿意足。
因為是拍賣會上的?,當然也是大客戶,拉圖酒莊才同意賣一瓶這個特殊年份的酒給波哥,并執意等到涼爽天氣的11月才派專人送到香港,收進波哥藏酒的酒窖。
這瓶酒之前從來沒離開過拉圖酒莊的酒窖,看軟木塞的狀態應該也沒換過塞,酒的水位也頗佳,現在香氣的表現又如此的美好,不但是波哥,也讓其每次開老酒都會約上作為見證的、為之打造酒窖酒柜的苗軻兄放下心來。酒的狀態反映出一向的貯藏條件完全延續了原產地酒窖般的濕度、溫度,達到收藏家的要求。特別是老酒對貯藏環境的要求更為苛刻。雖說做酒窖、酒柜十年,也只有面對如39年之拉圖這樣的酒才能深切體會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忐忑心情吧。因為這酒離開法國、來到香港、深圳,之后就一直存放在他打造的新朝酒窖里,直到這晚波哥慷慨地將其打開。
苗軻兄以承受住考驗的淡定和喜悅與波哥和大家干杯,卻沒人理他?刹皇,如此年份如此酒可不是用來干杯的,哪里舍得!這是要小口、小口地品味的酒。
不但是香氣非常棒,口感味道皆一流。很好的狀態,絕非之前會以為的老態龍鐘,相反,雖然歲月釋出了大量的酒渣余下輕盈的酒體,卻醇而不弱,丹寧依然細膩精致,肌理分明,給口感帶來一種睿智的平靜;酸甜均衡,風清骨峻,在口中有一種明快的節奏;豪勁清潤,舌上表現復雜,舌下激起唾液綿綿,仿佛訴說著一件語言無法表達的事情,一唱而三嘆兮,意味深長。
對此酒的描述不會讓我陷入夸張地過分琢磨詞句的情形,反而是那種樸素的自然感與人契合、讓人節制感性。好酒真的能化入心扉,達到感官之美的欣賞要求。畢竟是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