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經看過一篇介紹中國社會現階段 9 個社會階層的文章,很是有趣。今日突發奇想,如果中國的白酒圈也有對應的等級劃分的話,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下面這 60 家企業,諸位可以自行對號入座。(聲明本文純屬筆者個人觀點,如有不當之處還望指正)。
第 1 級:常委級
原文引述:“以在任委員、退休常委為代表;對國家局勢有控制能力。 ”
典型酒企:茅臺、五糧液
上榜理由:你還能找到另一家每次調個價、搞個人員變動都能上新聞頭條的企業嗎?茅五兩大巨頭的良性發展對于行業的穩定調整以及信心的提振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第 2 級:實權省部級
原文引述:“以在任實權省部級干部、退休委員,部分大權貴富商、大銀行家(目前均是體制內)為代表;能夠影響到國家政策。 ”
典型酒企:劍南春、瀘州老窖、汾酒、洋河
上榜理由:四大家都是老名酒,多年以來江湖地位異常穩固;洋河近 10 年來的市場發力,讓我們足以想見這四大家所蘊藏的深厚底蘊。洋河之后下一個行業龍頭的挑戰者非這幾家莫屬。
第 3 級:一般省/副部級
原文引述:“以一般省部、副省部、特別實權的局級,大企業主、一般權貴富商、名牌大學校長、中等銀行家為代表;能夠影響一個地區或行業的發展。 ”
典型酒企:西鳳、古井貢酒、衡水老白干、景芝、四特、稻花香、互助青稞、金徽、伊力特、河套、牛欄山
上榜理由:有老名酒,有新面孔;它們都是各自省份的“省內王”,是各自區域里消費見面度最高、成熟度最高也最為穩健的企業集群。
第 4 級:地廳級
原文引述:“以一般地廳級、實權縣處級、院士、高級職業經理人、名醫名律師、高校校長、演藝明星、知名作家、中等企業主、小銀行家之類為主;普通人通過奮斗最多能夠達到這個層次,多數與與上層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
典型酒企:口子酒、迎駕、今世緣、泰山、賒店、宋河、杜康、酒鬼、白云邊、枝江、青酒、國臺
上榜理由:其中一些企業曾經是省內王,即使現在在省內名列前茅;當然向川貴區域的企業,發展上限可能也不過是‘千年老二’;雖然距離絕對優勢的省內第一還有點距離,但沖擊第一的能力和決心卻一點也不少。
第 5 級:處級
原文引述:“以小企業主、普通處級副處級或實權科級干部、教授、中等職業經理人、大城市多套房地主、二三線明星、小有名氣的醫生律師工程師等為代表;這個群體的特點是有自己的事業。 ”
典型酒企:沱牌、水井坊、董酒、珍酒、金種子、高爐、宣酒、花冠、古貝春、寶豐、仰韶、湘窖、紅星、詩仙太白、丹泉
上榜理由:家底相對殷實,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領,其中一些曾經在行業或區域里獨領風騷數年,另一些也都是區域割據多年的群狼;這一級是最明顯的行業中層,有些需要重拾往日輝煌,有些則繼續割地為王。
第 6 級:專家
原文引述:“以普通公務員、主流企業職員、高校青教、普通自由職業者、一般醫生律師、一般工程師、大點的個體戶為主;這個階層依然有一定的上升空間。 ”
典型酒企:皖酒,文王,趵突泉,蘭陵,皇臺,北京二鍋頭,板城燒鍋,白水杜康,黑土地,龍江家園,江津老白干
上榜理由:既非出自名門,也算不上區域排頭兵;他們很‘普通’,但是多年的釀造歷史和穩定的品質,賦予企業具備有限可能的上升空間。
第 7 級:大眾
原文引述:“以普通企業工人、邊緣化的體制內、小個體戶、城市底層土著、富裕農民之類為代表;特點是能夠在大中城市立足。 ”
典型酒企:老明光、張弓、孔府家、白水杜康、叢臺、北大倉、福茅、百年糊涂、小糊涂仙
上榜理由:全國區域地縣市場仍在經營銷售的小區域品牌酒廠,通常情況下兩三個市域市場或是兩幾個縣城,足夠支撐一個企業。
第 8 級/第 9 級:底層
原文引述:“以底層工人、普通農民等為代表;唯一的特點是本階層尚能夠自食其力。 ”
原文引述:“以城市底層失業人口、偏遠山區農民為代表;基本生活維系困難。 ”
典型酒企:后兩種階層,已經很難去具體的對應某一家企業。白酒作為一個投入產出相對高收益的行業,我們現在所熟知的企業里基本不會出現這種經營困頓、難以維系的現象。
如果非要找與這兩個階層對應的企業,那么第一類應該是一些規模極小的縣級酒廠,上一輪周期的洗牌目前存量已經很;第二類則一定包括仁懷、邛崍等川貴原酒產區的小型原酒廠,本輪行業調整期遭受沖擊最為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