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價格千差萬別:100多塊的葡萄酒大多是日常餐酒,結構簡單,容易入口,剛入門可以嘗試;而1000多塊的葡萄酒很多都來自知名產區,有些是列級莊的副牌,品質優秀,反映了產區的風土特色;10000多塊的精品酒,除了品質卓越,產量少價格高,其陳年潛力也十分出色,值得收藏。
葡萄酒的價格差異很大,這到底是為何?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其實葡萄酒的價格受很多因素影響,比如:產區、年份、釀造工藝、葡萄品質、葡萄種植以及營銷策略等。
葡萄品質
對于價格較低的葡萄酒而言,葡萄也沒什么稀奇,只要不是有大毛病的葡萄,均可拿來釀酒。而價格高于其10倍的葡萄酒就不那么“厚道”了。多數情況下,它對葡萄的品質,以及葡萄樹的年齡要求更高,甚至是非理想年份的葡萄不用,非經過數十年歲月積淀的葡萄樹不摘。那些動輒成百上千美元一瓶的佳釀,常常仿佛當年的貴妃,非要吃遠在千里之外的荔枝,非人手、一粒一粒采摘的上好葡萄不取。
葡萄種植
栽培方式是決定葡萄成本最直接的因素。采用何種栽培方式,就決定了葡萄本身的成本:是追求質量,還是只求產量,抑或兩者兼顧?
人工成本是栽培方式必須考慮的另一大要素。從培形、搭棚到剪枝,如何節省人工成本是每一個莊園主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尤其到了采摘的時候,只有兩種方式供選擇:人工采摘還是機械采摘?
采用機械采摘快速而便宜,偌大的葡萄園在幾個小時內就可以完成,尤其是遇到惡劣天氣時,可以及時搶收,缺點是:當機械搖晃葡萄樹以使葡萄脫落進收集器的同時,樹葉、枝條、蝸牛、蜘蛛及各種小蟲子也會隨之而來,這些東西被稱為“MOG”,意指葡萄以外的東西,當然也會降低葡萄酒的質量。
釀造工藝
價格高的酒在每個環節都很講究,比如葡萄的種植、選擇和發酵過程,以及投入的人工監控成本和是否進入橡木桶陳釀等。便宜的酒通常是不經橡木桶陳年的。
產區
表面看,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葡萄酒產區,繁不勝數,實際上,各國在葡萄酒的法規方面又都遵循類似的規律,于是,我們只要記住關鍵的數十個產區,在選購葡萄酒時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了。
正常來說,酒標上注明的產區越小,酒的質量就會越好,價格當然也就越貴了。同一個國家,同級別的產區,價格也有高低,對于這種現象,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同樣的房子,廣東省的價格會比廣西省高;而同一個省內,深圳市的價格又會比河源市高,甚至同一個城市的不同區域,房價也有高低,葡萄酒亦然。
年份問題
葡萄酒的年份指的是葡萄采摘的年份,葡萄酒是否受年份的影響是因地而異的。
以炙手可熱的拉菲葡萄酒為例,1982年的拉菲正牌紅葡萄酒,帕克給100分的年份,香港的價格超過5萬港元;而1984年的拉菲,帕克僅給84分,價格就不到1萬港元了,價格相差逾5倍。
對于年份的另一個誤區,就是葡萄酒并非越陳越好,葡萄酒是有生命周期的,質量差的只有幾年,頂級的卻能數十年乃至過百年,普通的餐酒3-5年后就開始走下坡路,而列級名莊酒卻要等到10年以上才能慢慢成熟。
營銷策略
生產葡萄酒的目的還是追求經濟效益,選用何種營銷模式,對于大部分的葡萄酒生產者來說,將最終決定葡萄酒的銷售價格。營銷模式決定了資金投入的大小、葡萄品種及栽培方式的選擇、釀造成本的高低及目標市場的定位等等,是多產低價,還是低產高價?是直接銷售,還是尋求經銷商或代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