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多年民間發展之后,陳年白酒收藏正在進入規范化和組織化的新階段。
據統計,我國現有酒類收藏愛好者60多萬人,其中藏品規模在萬瓶以上的達數萬人,這些藏品主要集中在17大名酒和地方名優白酒,民間收藏市場的交易總額約為50億元,體量呈現逐年增長趨勢。
國內老酒收藏規模巨大、群體廣泛、種類豐富,雖長期處于民間自發狀態,卻也是一個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和文化價值的市場。
2014年,鑒于老酒收藏前期衍生的不和諧現象,官方協會開始規范老酒收藏市場管理,保障老酒市場價值。
除了中國收藏家協會煙酒茶藝收藏委員會正式投入運營,兩大國家級酒類行業協會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和中國酒業協會也先后成立了名酒收藏委員,通過組織對名酒鑒定、收藏、估價、拍賣和出具權威鑒定文件證書等一系列規范和引導措施,引導老酒市場秩序。
行業協會的規范管理和引導秩序,顯現出了當下老酒收藏市場的持續升溫現象。
隨著中國名酒品牌影響力的提升以及不斷增長的物質需求和精神享受,老酒的收藏和交易日漸壯大,逐漸告別小眾規模。
2008年,隨著玉石、家具、字畫、藝術品、錢幣、郵品和茶葉等收藏市場進入成熟期或衰退期,老酒行業異軍突起,拍賣市場更是屢創記錄。
2013年之后,老酒市場正式進入了爆發期或成熟期。
2014年4月,貴州省拍賣一瓶55度、1992年產的老酒,最后拍出996.8萬元天價。社會對老酒的關注也再次升高、市場運轉渠道的多樣,甚至導致某些老酒品種一年漲幅高達50%到100%。
進入2015年,老酒市場再次引發業界關注。
1月中旬,在四川瀘州舉辦的“紀念‘中國白酒揚威世界100周年’名酒收藏拍賣會”上,兩個小時,62件老酒標的全部拍出,拍賣總金額高達3500萬元。
老酒大熱的背后,顯示不僅是小眾在熱愛,更有著龐大的群眾消費基礎支撐。
從以往的圈子交流到現在大眾交易,更是凸顯出高凈值群體對老酒的消費渴望,他們普遍有收藏的習慣,平均收藏的時間超過4年,收藏選擇多種多樣,除了熱衷收藏藝術品,也青睞消費老酒。
具體來看,從2014年開始,到今年仍未停止,北京、上海、杭州、濟南、鄭州和長春等城市的小區門口和市場內,均出現隨處可見“重金收購老酒”的廣告。打開百度新聞,搜索“老酒”一詞,也能看見很多城市都在舉辦老酒鑒寶的活動,普通消費者欣賞、收藏老酒的熱情尤勝以往。
老酒收藏的持續升溫,顯示了行業不斷創新的活力。
在白酒消費市場不振、名酒價格一降再降之下,推動老酒收藏也成為酒企與消費者溝通的新平臺。
擁有名酒的品質、歷史、藝術和收藏價值,老酒可以看作酒類消費的一種高級形式,更加容易引起消費對酒類產品的價值認同。
可以說,每一次老酒收藏和消費行為,都是對酒質和文化的體驗加深,與人分享一瓶經過收藏的老酒、名酒,更具儀式感和故事性,是一次非同尋常的情感體驗。
老酒飲用更強調體驗式消費,酒企和消費者借此可產生深度互動,從而變陳述式傳播為互動型傳播,讓消費者認識到白酒的真實價值。
借力老酒收藏,很多酒企完成了變革與創新,讓公眾參與其中,改變了釀酒行業與消費者之間的對立隔閡關系,酒類生產、營銷、消費等也迎來全新變化,為酒業發展提供了不竭的發展動力。
從借力酒類收藏出發,酒企發散出更多的創新思維:體制和機制的變革,結構與模式的重建等等。
我們相信,未來的老酒收藏還將出現新的階段,更多的消費者會去品味老酒更加香醇的感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視老酒收藏之為大眾化投資項目。
老酒收藏將愈來愈顯大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