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對澳大利亞葡萄酒的渴求持續增長,中國投資者已經不再滿足于品嘗杯中的澳洲葡萄酒,更多的人希望從源頭把控供應鏈,F今,中國人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收購澳大利亞葡萄酒廠,目前澳大利亞最著名的葡萄酒產區巴羅薩谷(Barossa Valley)高達10%的葡萄園已經為中國人擁有。
從私人投資到中國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商張裕,澳大利亞似乎已成為中國人的最新海外投資市場,其熱度已經超越了波爾多。
作為中國第二大進口葡萄酒來源國,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出口創歷史新高,今年4月初,其對中國內地市場的出口額首次超過10億澳元,成為澳洲葡萄酒出口額最高的市場。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隨著需求的增加,中國投資者不僅對葡萄酒產生了興趣,而且還包括出產葡萄酒的土地。據報道,在澳大利亞最著名的葡萄酒產區巴羅薩谷,高達10%的葡萄園由中國投資者擁有。
巴羅薩葡萄與葡萄酒協會(Barossa Grape and Wine Association)首席執行官James March近日在Prowine China期間舉辦的澳大利亞中國區年度頒獎典禮上證實了這一事實,他表示,中國投資者已經成為該產區所有收購者中“增長最快”的群體。
中國投資者對澳洲葡萄園的瘋狂收購主要源于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的整體增長。此外,澳大利亞的旅游業也是中國投資者的另一大吸引力。2017年,中國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游客來源國,游客數量逾140萬,超過新西蘭。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的葡萄酒投資者頻頻出手澳洲酒莊。今年早些時候,中國葡萄酒巨頭張裕正式宣布出資2060.5萬澳元現金收購克萊爾谷(Clare Valley)的歌濃酒莊(Kilikanoon),而另一知名酒企威龍也已經投入1341萬澳元在澳大利亞收購了1235公頃葡萄園,而這只是該公司在澳大利亞1.2億澳元投資計劃中的一部分。此外,雅達若酒莊(Chateau Yaldara)和天鵝釀酒集團(Swan Wine Group)等較小的葡萄酒廠也已經歸中國人所有。
澳大利亞葡萄酒管理局(Wine Australia)首席執行官Andreas Clark認為,對于葡萄酒產區而言,幫助發展澳大利亞葡萄酒品牌和增加當地就業是一種積極的事情。
“我非常相信‘聯系’,它是推動長期商業成功的因素,我認為它非常強大,我們通過旅游和投資建立的聯系越多越好。顯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投資規則,澳大利亞也不例外,每個人都要遵循游戲規則。”他說。
他補充說,海外投資不僅來自中國,還來自法國、美國和英國,而澳大利亞本身也在海外投資,但他指出,中國人投資的葡萄酒廠具有最大的市場潛力。“中國人投資的澳大利亞品牌數量一直保持著強勁增長,這些品牌明顯與中國市場有著直接的聯系。”他說,“這不僅推動了地區經濟,也增強了品牌價值,增加了就業機會……它帶來了市場繁榮。”
當被問及明年是否實行零關稅預計會顯著提振澳大利亞葡萄酒出口時,Clark回答說:“澳大利亞葡萄酒已經在關稅的下降中受益,一直在可持續增長的軌道中前進。我們有強大的實力在這里繼續增長。它并不會永遠持續下去。當你的基數越來越高時,增長的難度也隨之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