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總經銷產品在社會上的庫存量還很大,瀘州老窖突然高調披露不做的政策,引發市場上為了快速回籠資金急忙拋貨的現象已經可以想象,不少開發商都有怨言。如此既傷害了開放商,也會傷害、消費了瀘州老窖品牌本身。大單品的整體策略是正確的,但應該溫和消化庫存,解決好市場遺留問題。”
臨近年末,瀘州老窖再出“重拳”治理帶有瀘州老窖字樣的總經銷產品,2016年,除了國窖1573、窖齡、特曲和頭曲、二曲外,市場可能不會再流通其他帶有“瀘州老窖”字樣的產品了。
12月22日,瀘州老窖流出的一份內部通知引起轟動,這份名為《關于產品停止遺留包材的生產和產品發貨的通知》稱:“為保證‘大單品’營銷戰略的高效執行,公司決定于2015年12月31日對帶有‘瀘州老窖’字樣總經銷產品停止遺留包材的生產和實物庫存的發貨。”文件之下,是現任總經理林峰簽名,要求“嚴格執行”通知內容。這意味著,2015年之后,沒有獲得審批的總經銷產品將無法再繼續生產了。
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目前,瀘州老窖已將旗下的總經銷產品從3000多個砍剩只有900個。未來,帶“瀘州老窖”字樣的總經銷產品還會剩下多少?有瀘州老窖內部人士向本記者表示,目前的動作都是符合大單品策略。但他沒有透露未來總經銷產品計劃留下的數量。而另一位接近瀘州老窖的人士向記者表示:“未來的趨勢是實行大單品戰略,除了五個核心品系,其他都會被砍掉。品牌清理從低價格的銷量產品開始逐步擴展”。從瀘州老窖官網上也可以窺探端倪,目前官網的產品介紹中也只剩下幾個主要產品了。
其實,自2015年6月瀘州老窖高層更替,由劉淼、林峰代替謝明、張良出任瀘州老窖董事長、總經理后,瀘州老窖首先就向總經銷產品動刀。總經銷產品,是指由有資本與渠道的經銷商與瀘州老窖合作開發的帶有“瀘州老窖”字樣的產品。經銷商負責全國銷售業務,瀘州老窖只負責生產,這種現象,曾經備受白酒企業青睞,因為運營成本低,也可以在市場上搶得經銷商資源,但卻由于開發的產品太多,價格過低,也造成品牌混亂的現象,瀘州老窖深受其害。有數據顯示,瀘州老窖的總經銷條碼數曾達7000個之多。
2015年7月,瀘州老窖開始收緊、清理開發品牌與條碼工作,針對帶“瀘州老窖”字樣出廠價低于20元的開發產品以及年銷售量低于50萬元的開發產品。之后在2015年8月,再提高不足100元/瓶光瓶酒的結算價格,不斷壓縮總經銷產品的數量,可謂大刀闊斧。
方正證券高級分析師薛玉虎在最新的一份調研報告中寫道:“目前公司品牌清晰:核心是高端品牌國窖1573,下來是中檔酒百年窖齡和特曲,再下來是低檔系列頭曲二曲,除上述產品,其他產品未來都不會帶瀘州老窖字樣。”薛玉虎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新領導班子在經營思路上做了顛覆性轉變。
不過大刀闊斧的改革也引起了一些負面效應。九度智力集團董事長馬斐對記者表示,大單品策略的整體方向是對的,但瀘州老窖改革的力度太猛,若在中間出了問題,很容易會傷害到品牌。“據我了解,這些總經銷產品在社會上的庫存量還很大,瀘州老窖突然高調披露不做的政策,引發市場上為了快速回籠資金急忙拋貨的現象已經可以想象,不少開發商都有怨言。如此既傷害了開放商,也會傷害、消費了瀘州老窖品牌本身。大單品的整體策略是正確的,但應該溫和消化庫存,解決好市場遺留問題”。他說。
但在瀘州老窖看來,未來讓核心品牌不再分流才是長遠之計,砍掉總經銷產品將銷量歸總到核心品牌上。根據瀘州老窖的規劃,未來3~5年,爭取將國窖1573銷售恢復到鼎盛時期的規模,即5000~6000噸(2015年約2000多噸),窖齡特曲到2萬噸(2015年700~800噸),超過2012年、2013年的高位。不過,砍掉總經銷產品后,如何讓銷售順利導入核心品牌,仍是瀘州老窖未來面對的難關。“不買總經銷產品了,也可以買五糧液、茅臺系列酒,是否真能順利過度,還需要觀望。”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