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國企背景的名酒企業,其構建金融平臺或資本管理平臺的目的,是為了適應國企改革戰略與潮流。與此同時,一些沒有國資背景的酒企也涉足于此,被業界看作是為了提高現金流利用率。
有業界人士表示,白酒企業產業鏈涉及資金規模大,在交易過程中常出現大量現金沉淀問題。發展金融業務可以盤活資金,提高收益,促進主業發展。
形態,多元業務領域齊頭并進。
白酒企業紛紛進入金融領域,或為實現構建“資本運營平臺”,推進國企改革的戰略;或僅為提高資金收益率,呈現出金融業務形態多元化的一面。
在酒企投資的金融業務或平臺中,傳統模式的銀行無疑是重要一種。
瀘州老窖通過集團公司和上市公司合計持有瀘州市商業銀行22.09%股份,是該行第一大股東,瀘州市商業銀行最新的動態顯示,其擬發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
茅臺集團對金融領域的投資中,銀行同樣必不可少,資料顯示,其持有貴陽銀行1.65%股份。
財務公司同樣是酒企重點投資對象——五糧液集團公司、五糧液股份公司及戰略投資者農銀國際等9個股東共同出資設立了“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其成立后,在2016年9月取得開展有價證券投資業務的牌照,業務范圍為委托投資、除股票外的有價證券投資(不含衍生品)、承銷成員單位企業債券業務。截止到2017年8月31日,財務公司資產規模達214.75億元,存款余額達182.82億元,。
酒業巨頭的偏好或許都是相同:茅臺同樣投資了貴州茅臺集團財務有限公司。而基于消費金融市場日益興旺的考量,金徽酒業出資0.12億元與甘肅銀行、奧馬電器共同發起設立隴“銀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出資比例4%。
2017年度,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產業鏈的戰略目的之下,五糧液設立募集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的“宜賓五糧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投資基金”,重點投向包括五糧液釀酒專用糧基地、宜賓重點農業產業項目等產業方向。
可以看出,酒企投向金融領域多個業務方向,或為單純盈利,或為補足產業供應鏈,體現了不同的戰略目的。
趨勢,“產業+金融”驅動酒企快速發展。
盡管形態多元,但是酒業巨頭們對于金融業務投注重點的不同、對于金融業務期望的方向,勢必會影響到其他諸多酒企投資的方向。
茅臺、五糧液兩大巨頭在這一過程中,除了肩負國企改革重任之外,還試圖結合傳統主業,形成“產業+金融”的新驅動模式,這無疑成為酒業標桿,給后進者制造發展“模板”。
五糧液制定了在“十三五”期間打造“千億企業”的戰略目標,為此將實施“雙輪驅動”,即“產業+金融”。也就是在傳統酒業主業的基礎上,做大金融驅動平臺,依托五糧液的產業優勢和資本實力,強化資本運作。目前五糧液正在大力拓展產業發展基金、證券交易、產業鏈金融和地方商業銀行的股權投入等金融業務。
按照茅臺集團的規劃,金融業務將成為其第二大支柱!睹┡_集團“十三五”規劃》顯示,其將通過產融結合打造多元化發展的大型酒業投資控股集團。茅臺集團將圍繞核心產業,以資本為紐帶,以要素為平臺,向跨領域、多元化的控股企業集團演進。
兩大酒業巨頭同時主打“產業+金融”模式,驅動企業快速向更大規模邁進,這勢必會影響到其他酒業對金融業務的投資模式。但是,這種形態是否適合所有酒企呢?有專家認為,企業選擇“產業+金融”驅動模式必須具備相應的資源條件和能力——企業應具備一定的實業發展基礎和資金基礎,能夠實現不同產業之間的相互支撐、產業發展與資本運營的相互支撐。
以此觀察兩大酒業巨頭,實際上在已經具備強大品牌效應與市場規模的基礎上,其現金流異常充裕:截至2017年9月,上市公司貴州茅臺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約760億元;截止到2017年8月31日,五糧液財務公司資產規模達214.75億元,存款余額達182.8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