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四川沱牌舍得集團與天洋控股集團正式達成股權轉讓及增資擴股簽約儀式,川酒“混改”第一單已然落定,歷經多年籌備的沱牌舍得戰略重組終于實現。
沱牌之外,川酒中老大五糧液也10月底公開混改方案,五糧液將向國泰君安資管計劃、君享五糧液1號、泰康資管等5位募資對象定向增發不超過1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3.34億元,混改所募集的資金,將用于信息化建設項目、營銷中心建設項目、服務型電子商務平臺項目。
川酒兩朵“金花”的制度化改革落地,給了行業的“混改”話題探索的一個參考。其變革背后之意,是制度作用于酒企的優化機制,也是增強白酒企業活力和自主性的一個有效途徑。作為中國白酒的重要板塊,黔酒的發展同樣依賴機制的完善,讓制度優化黔酒產業發展,當是貴州白酒未來的常態化表現。
隨著老白干酒、五糧液、沱牌舍得踐行“混改”計劃,行業龍頭茅臺的“混改”分外引人注目。從“混改”目的來看,無論是一線企業茅臺、五糧液,亦或是區域強勢企業沱牌、老白干等,都寄希望于這次的混改嘗試,來對企業進行徹底的體制機制改革,以此來為企業的下一輪高速發展鋪路搭橋。
早在“混改”一詞在行業熱傳之際,和君咨詢副總裁、酒水事業部總經理林楓針對茅臺“混改”表示:“茅臺的此輪改制從國家層面說是順應了中央關于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要求;從企業自身層面說,這次改制也是為了激發企業的活力,以前茅臺靠政府關系營銷,現在則要面向市場,引入其他資本,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2014年底召開“茅五雙峰會”均提及“混改”話題,五糧液表示目前已成立改革領導小組,正在制定改革方案。總體原則是集團對股份公司股份減持,集團公司二級子公司將按照股份制方式進行改造,三級子公司則積極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從目前來看,五糧液已經完成了“混改”初探。
茅臺方面強調的“混改”是,成立的醬香酒營銷公司在2~3年內進行“混改”,引入有實力的平臺商、終端商成為股東,施行“混改”。據悉,其“混改”方向包括:股份公司再融資,系列酒拆分,其他子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集團控股、其他資本參股、員工入股等。
其系列酒拆分具體是,茅臺集團將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包括漢醬酒、仁酒、茅臺王子酒、茅臺迎賓酒在內的所有系列酒剝離出來獨立運營,注入即將注冊成立的“貴州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中。今后貴州茅臺酒銷售有限公司只負責運營貴州茅臺酒及年份酒系列。而即將成立的茅臺醬香酒營銷公司是貴州茅臺旗下的子公司,將在2~3年內進行混改,引入有實力的平臺商、終端商成為股東,甚至可能將商超引入股東隊列。
今年下半年,隨著茅臺集團名譽董事長季克良和茅臺集團總經理劉自力年滿退休,接任者李保芳被認為會加速茅臺的“混改”計劃。
據悉,現年57歲的李保芳此前是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其進入茅臺后的首要問題即是茅臺系列酒的困局——這或將主宰茅臺混改的最終走向。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表示,“酒企大范圍高管轉換是這些老的酒企要加快混改的重要信號,很多酒企的高管們越來越接近離退休實際年齡,這種震動從行業觀察是良性,不但對國企有指導意義,更會拉開整個中國國營酒企混改的力度。”
我們相信,未來的茅臺“混改”將會以前所未有的號召力深刻影響行業,為行業提供一個真實的“混改”答案。
金沙“用兵”
2007年,位于赤水河上游的金沙酒業被中國500強企業湖北宜化集團全資收購并進行了重組,并委派湖北人董兵擔任湖北宜化集團副總經理、金沙酒業集團董事長。
經過短短幾年運作,貴州白酒企業金沙在外省人董兵手里出現了一系列驚人數據:2014年,金沙酒業集團年產能增長到1.9萬千升基酒,是2007年的27倍;2015年,基酒儲存總量達到4萬千升,是2007年的40倍,金沙已然成為中國第二大醬酒生產基地。
2014年金沙酒業集團年銷售收入達到23.4億元,是2007年銷售收入的33倍。
2015年前9個月,金沙酒業累計完成銷售產值16.24億元,同比增長43.1%;保持滿負荷生產狀態,累計完成生產任務1.5萬千升,年生產總量將達到1.95萬千升。
董兵預計,金沙酒業全年將完成銷售25.6億元,全面實現年初制定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數字,是2007年的近37倍。單從數據上看,這也是貴州省名副其實的第二大白酒企業,茅臺之外第二大酒業集團。
在行業調整期里,金沙酒業的“逆市上揚”是個異數。之所以有如此高額的發展速度,正是重組后的金沙受到了跨界企業一系列制度改造。
首先,宜化集團作為外來資本進入白酒業內,帶來了強大的資金支持、技術支撐、營銷思想的轉變,為金沙的發展提供了長遠的戰略定位;其次是人才,金沙酒業目前有專業銷售團隊400余人,宜化集團兼職白酒貿易團隊超過1萬人,遍布全國各地,其人才團隊為金沙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活力;最后是理念,堅持承擔社會責任。金沙成立了鯤鵬基金,將企業發展紅利用于回報社會,大大提升了金沙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當然,金沙酒業的成功離不了董兵的“用兵”,比如說提出“三千”精神和“三寸”戰略,采用傳統營銷方式穩定市場,“三千”是指千言萬語、千山萬水、千難萬險,和客戶溝通不怕失敗、不怕路遠、不怕萬難。“三寸”是指寸土必爭、寸店必進、寸街必掃,將掃店進行到底。
再者,用文化營銷炒熱市場。金沙酒業擁有200多人的酒業推廣團隊,代表金沙形象出現在各個場合,可帶給消費者參與感和儀式感;推動公益文化建設,與貴州婦聯聯合舉辦了“金沙接老鄉回家”活動。再者,進行互動營銷和電商營銷,進行產品創新,針對省外消費者專門開發了金沙醬酒系列,搭乘貴州旅游的東風,通過旅游特色走向全國等等。
董兵表示,金沙酒業集團的目標是2025年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在現在的基礎上實現平均每年17%的增速,努力成為貴州第二個百億酒業集團。
從貴州白酒企業金沙的逆襲史來看,金沙酒業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外來資本帶來的一系列人才儲備和資金等制度化的優化配置。
國臺“思維”
黔酒板塊中,茅臺“一枝獨秀”的歷史已經過去,貴州白酒產區格局目前正面臨著更多新銳品牌的崛起,除了上述的金沙酒,國臺酒也從碌碌無名發展成為“醬酒新領袖”。
今年10月13日,國臺酒業推出了國臺·國禮酒,在天貓國臺旗艦店預售,其預售價只要499元。
據悉,自10月13日~15日短短不到三天時間便實現突破萬件的預售,更是高居天貓“雙11”食品預售酒水類目第一名。
2007年6月,中國現代中藥領軍企業之一的天津天士力集團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委派張春新執掌旗下的貴州國臺酒業有限公司。張春新是天津人,畢業于南開大學,學歷是法學博士和長江商學院EMBA,在他執掌國臺的幾年時間中,國臺從最初的370萬元,打造成如今的十幾億元。
張春新剛到的2008年,國臺實現銷售1700萬元,遠遠高于2007年的370萬元;2009年,國臺再刷新高,實現7000萬元;2010年,國臺破億并突破3.5億元。其后的2011年,國臺過10億元,2012年,再破14億元……
作為不曾接觸過白酒銷售甚至市場營銷的人,張春新正是通過跨界的思維來逆轉業績。在國臺的發展中,張春新為國臺設計了一個“超終端服務”營銷模式,從而為國臺凝聚了一個忠誠度高、執行力強、極易擴散、滲透的經銷商群體。
其操作方法是,先繞開傳統渠道和終端,在渠道搭建上,尋找有良好人脈資源的業外高端人群,做國臺的經銷商,利用高端醬酒的優勢,進行品質營銷,通過高端意見領袖,建立消費口碑,同時利用密集性品鑒推廣和高端媒體傳播,快速拉高口碑影響力和品牌影響力,從而快速做大市場。
至今,這也形成了國臺最大的特點,其經銷商的構成不同于行業,它的業外經銷商占到95%以上。
同時,為滿足社會對高品質醬香白酒的需求,國臺確立了“精品釀造,采用廠家直供一站式的專屬定制”的經營模式。
在這種種“創造性”思維下,今年初,國臺在互聯網定制產品上下功夫。1月22日,國臺與酒仙網聯合宣布推出互聯網定制產品“國臺醬酒”,登陸酒仙網及各合作銷售平臺,成為一款互聯網“爆品”。
同時,國臺還與渠道電商酒仙網、1919、中酒網等合作開發專屬銷售產品,實現全渠道銷售;與平臺電商天貓、京東等打造大單品,線上、線下同時發力,并自建電商國臺移動互聯進行微直銷銷售模式。種種作用下,今年“雙十一”期間,國臺進入天貓店鋪交易排名前十位。
以張春新之于國臺酒業的“創造性思維”,讓我們看到跨界而來人才體制對于貴州白酒巨大推動作用。深居內陸,貴州白酒的佼佼者卻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態度,為貴州白酒贏得了資金和青睞眼光,更贏得了百花齊放的精彩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