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敘府酒業、戎德坊酒業、君子酒等28家酒類企業抱團正式成立宜賓酒股份有限公司。據悉,新公司認繳股本金為2.45億元,該公司已經申報“宜賓酒”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獲得“宜賓酒”專用地理標志,將創立獨立的“宜賓酒”品牌,集合28家酒類企業的優勢推出系列產品,將統一銷售、宣傳和開拓市場。無獨有偶,汾酒集團作為投資主體之一的中汾酒業也已進入建設階段。上述企業無一例外的在對本地區域企業進行合縱聯合,有望打造一個產區品牌,進而樹立其產區概念。
事實上,白酒的核心產區,諸如宜賓、瀘州、茅臺鎮等都面臨著這一問題,即消費者只知道有某個大企業或某個品牌酒,卻不知道該地區為白酒核心產區,更不知道本地還有其他知名白酒, 而如今“產區概念”的實施,其或許對于身處“寒冬”的白酒行業而言,是一種很好的探索和嘗試,對于消費者而言或許更加便于的接受那些白酒核心產區的其他知名品牌白酒。
價值競爭時代 產區品牌優勢明顯
白酒行業經過近三年的調整和變革,以往的靠貼大牌、靠奢侈包裝、靠概念翻新已經很難獲得消費者青睞。消費者買與不買,其核心價值已然回歸到對產品本身值不值的訴求上,簡言之,白酒行業正進入價值競爭時代。其白酒價值競爭,主要是針對產品價值是否高性價比、渠道價值是否高便利性以及傳播價值是否高互動性。而白酒的高性價比,是酒企在市場競爭力的核心。但酒品是否是高性價比,不是由酒企去既定,而是讓消費者自己去感覺和體驗,在這一點上產區品牌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
業內專家認為,產區品牌快速打開市場和樹立品牌效應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提高產品的物質價值。因產區品牌,其集合了許多區域優勢酒企的優勢產品資源和技術支持,所以更加便于產區品牌的生產和推廣;其次,提高品牌的情感價值。產區品牌因其有既定的地方情懷、生活方式和區域的傳統文化傳承,這樣更加的可以引起消費者的共鳴:再次,價格回歸價值。因酒水的價值其核心具體體現在酒品的酒質本身,所以產區品牌若具有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其酒品本身是最關鍵因素。
在我國白酒素來其精神訴求大于它的物質訴求,所以品牌的情感價值或可更適合于當前產區品牌的成長階段。簡言之,鑒于目前產區品牌正值其雛形成長階段,所以產區品牌要努力搶占成為其所在產區文化的標志性酒品,要讓消費者喝出產區文化的味道,以其成為一個產區的風物特產,如此一來再談產區產品全國化或可更有其實際意義。
某些地域性酒企做的就很好,或許有其借鑒意義,比如 牛欄山以“地道北京味”為宗旨,成就了其北京品牌的霸者地位,而景芝用“好客山東人”的宣傳,穩固了山東王者的寶座。所以,植根產區文化,成為產區文化標志性酒品,這或將是漸趨成長的產區品牌的經營之道和競爭之道。
產區公司的崛起和挑戰
目前超級單品集中體現了企業的年度營收規模與贏利的具體水平。以貴州茅臺為例,其核心超級大單品53度飛天茅臺已經占據上市公司營收與利潤的90%;如宜賓五糧液,超級單品普五、五糧醇、五糧春等已經占據上市公司營收與利潤的60%以上份額;再如江蘇洋河,其超級單品藍色經典已經占據上市公司80%以上營收與利潤。所以,產區產品若快速崛起和具有全國性的市場競爭力,需要在核心品牌,即大單品上下足功夫。
其實,區域酒企很少誕生超級單品。這源于區域酒企,其生產規模小,而資金也不充足,而產區公司的誕生或將改寫這些薄弱的環節。反過來,產區酒企若能很好的總結和發揮各區域酒企的優勢資源,并將其集合在一起,這或便于產區品牌快速的崛起,進而誕生一款超級單品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產區公司的建立卻也有其挑戰。有業內人士指出,產區公司的建立確實可以提高優勢資源的集中度,形成一定的市場競爭力。但是,各酒企均有既定的酒企文化和管理規章,如何很好的融合這些既定的酒企文化和管理嫁接等問題,使產區公司快速步入正軌,這是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
所以,產區公司若快速崛起,在需要各個酒企放棄固有的各自為政的經營模式前提下,更要很好的彼此溝通和相互融合。如此一來,產區公司以及相對應的產區品牌,或可方有長足的發展和崛起,進而打造白酒行業的“波爾多”或可也就不再是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