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紅酒,人們總會將“尊貴”“浪漫”和其聯系在一起。進口紅酒更是因為它的海外背景,成為一些人追逐的時尚。從對紅酒的懵懂無知,到天價拉菲的現身,西安進口紅酒市場在這幾年間經歷了飛速發展。而自去年開始,受“八項規定”等大環境的影響,西安進口紅酒市場進入了讓業內人士們倍感寒冷的時期。
在“冰凍期”內,西安進口紅酒行業經歷了一次大“清洗”:一些企業不愿意輕易放棄高端紅酒市場,由于壓貨量太大,最終只好以關門收場。一些企業則不斷調整方向,將目光投放到中低端市場和普通消費者身上,從而為企業迎來了新商機。
與此同時,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大環境的改變雖然讓企業的利潤點有所降低,但卻也讓整個行業從任性逐漸回歸理性。然而,困擾從業者們的問題依舊存在,一些非正規途徑流入市場的產品擾亂著市場秩序,也給消費者帶來了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但利好消息傳來,目前由國家商務部牽頭的《進口酒經營服務規范》正在醞釀中,這無疑將會引領整個行業進入更為嶄新的通道。
是痛苦也是契機
洋品牌發力中低端市場
“最火的時候,有的私人老板一次就能買40多萬元的紅酒。過節前公司的車跑不過來,我們甚至雇了十幾輛三輪車滿西安給人送貨。現在早就沒有這樣的場面了!”提起進口紅酒生意,西安世雅貿易發展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助理馬路橋感觸頗多。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6年,經歷了這個行業的火爆,也遭遇過行業“寒冬”。現在,他更愿意用“理性”定義現在的市場。
從高新一路一個綠樹掩映的小門進去,緩緩走上臺階很容易就進入紅酒的世界。這里收藏的紅酒來自法國、南非、意大利、德國等10多個國家,價格從近萬元的拉菲到幾千元的名莊酒,再到幾百元的普通紅酒,只會讓你挑花了眼。馬路橋供職的公司就在這里,目前該公司擁有進口紅酒上千種,在行業中算是規模較大的一家。
“現在公司500元以下進口紅酒能占到整體品種的40%,銷售量則占到了約60%。利潤額雖然和以前相比有所下降,但調動了更多的中低端消費群體,銷售量依然保持了較好的水平。”馬路橋介紹道。
和世雅公司一樣,一些經營進口紅酒的公司也將目光瞄準了中低端市場。
據西安國際商會葡萄酒分會會長李巧榮介紹,長期以來,以酒莊酒為代表的高端紅酒一直是一些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而受嚴控“三公”消費和限酒令的政策影響,進口紅酒需求下降。從去年開始,西安一些從事紅酒進口業務的公司紛紛改變產品構成,幾百元的中低端產品成為銷售的主力。雖然這些產品的利潤空間無法和高端紅酒相比,但隨著消費群體數量的增加,企業依然能夠保持較好的營業額。
而在不少業人士看來,大環境帶來的改變是“痛苦”也是“契機”。高端紅酒價格暴跌,銷量大減,壓貨無法及時銷售,甚至虧本都無法處理。一些企業和個人只好退出了這個市場。而留下來的,則多是靠著多年的積淀和及時轉型,從而贏得了新的商機。
由任性到理性
“圈子營銷”培育普通消費群
西安一個普通規模的酒莊或酒窖,平均都有10個左右國家的酒品,其品牌至少在幾十個,而品種超過上百也是稀松平常的事,一些酒窖的規模甚至達到了上千種。除了在商超和酒店渠道大量營銷外,洋品牌的主戰場也逐漸通過各種活動吸引普通消費者。
目前各大酒窖的銷售模式多采用會員制,并以各種紅酒品酒會來營造氛圍、培養消費者。目前,進口紅酒的消費區間大多在兩三百元左右,這樣的價位與國產葡萄酒的中低端拉開了距離,又有一定的利潤空間。在部分葡萄酒運營商的推廣下,這個價位區間的洋品牌最受消費者歡迎。
“各大紅酒酒窖努力利用線上資源吸引客戶,同時開辦各種線下活動與消費者零距離接觸。”據李巧榮介紹,西安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擁有獨立品牌的酒窖有10家左右。包括香貝田、富隆酒窖等,其中多以洋品牌為主。酒窖的運作模式是以酒窖本身為基地,提升影響力,線上招攬客戶,線下舉辦互動型活動,例如紅酒品鑒活動,這是圈子文化、圈子消費中的重要一部分。
而在世雅貿易發展有限公司,幾乎每周都會有各種紅酒品鑒活動,吸引普通消費者,會員更是在這幾年間增長到約3000人。在馬路橋看來,這也是這個市場逐漸走向理性的一個標志。過去高端紅酒的消費雖然火爆,但很多人其實并不懂紅酒,往往是沖著紅酒高端價格去的。其實,在真正懂酒的人看來,價格高并不意味著好喝或者適合。過去以送禮為主的消費群體正在演變成自我消費的普通消費者,喝紅酒也不再僅僅是“土豪”的標志,而更多地成為了一種時尚和健康。“其實,這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局面。也只有這樣,才能有更多的人懂得紅酒,懂得其中蘊含的意味!”馬路橋說道。
價格、渠道之戰
秩序缺失下行業何去何從
從任性到理性,更多從事進口紅酒的企業看到了未來的方向,并為之努力著。但擺在大家面前的問題并未結束。在秩序缺失下,這個市場該何去何從?已成為不少業內人士焦慮的所在。
據了解,目前西安專業從事進口紅酒業務的公司大約有10多家。這些公司大多從擁有進口資質以專業品質,在數量和規模上也比較大。“但如果算上非專業從事紅酒進口業務的公司,這個數目可能就會非常龐大了!”據李巧榮介紹,目前西安很多從事外貿進口,或者從事白酒生意的公司都會捎帶著做點紅酒生意,雖然規模不太大,但也都有自己的上下游渠道。
“由于行業門檻很低,如果你手頭有二三十萬元的啟動資金。然后有一個在海外工作的朋友,再找到一些代辦公司將紅酒從國外弄回國內。經過衛生檢驗檢驗后就很容易上市銷售。”馬路橋說道。
據介紹,一般正規的從事進口紅酒經營的貿易公司都會有對方公司的五證、報關單、衛檢報告、隨附單等詳細手續,進口的紅酒也會貼有詳細的中文標識,一些貿易公司還會貼上自己的防偽標識,用于和其他公司區別。但非正規途徑流入市場的進口紅酒可能就不會有這么完備的手續。由于運營成本低,同樣的酒價格自然會更加便宜。
據西安國際商會葡萄酒分會會長李巧榮介紹,西安的紅酒市場目前還存在品牌雜亂,行業內代理銷售混亂、造假現象普遍等問題。與此同時,諸多洋品牌的身份、品質難以為消費者認知。如果缺乏有效監管的情況下,會有更多質量良莠不齊的洋品牌進入內地市場。除了給整個市場帶來沖擊外,由于資質健全與否無法考證,也會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
潛力巨大
《進口酒經營服務規范》醞釀中
毋庸置疑,對于西北這個市場,國際上各大品牌葡萄酒商們都是不惜血本爭奪,作為橋頭堡的古城西安,成了國際葡萄酒酒商們首先搶奪的陣地。
法國波爾多酒協免費在西安開始舉辦相關的普及培訓,而加州酒協在全國10個城市的賞鑒與培訓會,西安成為重要的一站。同時,法國著名的酒莊開始邀請西安的酒商及重要客戶親臨酒莊實地考察,美國加州的加利帕索酒莊則直接把大中華區的品牌與管理中心落戶西安。
面對潛在的巨大市場份額,從業者們都想從中獲得新的發展。然而,眼下對于他們來說,制定并遵守行業規范或將是一切的基礎。最近一段時間,李巧榮就一直忙著參與國家商務部的《進口酒經營服務規范》的起草研討工作。這也是基于目前進口紅酒市場存在的諸多亂象而制定的。“制定這個規范就是想從紅酒的進口企業、程序、標簽等各個環節對于行業進行約束和管理。例如,目前進口紅酒有原瓶原裝和原液分裝兩種,對于消費者來說很難辨識清楚。一些灌裝企業也企圖打擦邊球,企圖蒙混過關。這次的規范就是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狀,一方面讓消費者更加清晰,一方面也讓整個行業能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此外,據李巧榮介紹,規范中還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對進口商和酒窖等或許今后將實行分級管理。也就是,從資質、年限、誠信度等多方面對涉及的企業進行評定,一方面方便管理,保護正規經營的企業,維護市場秩序。另一方面,也方便消費者在眼花繚亂的市場中找到正規的產品。
與此同時,對于馬路橋來說,這個行業不僅僅需要秩序,更需要紅酒文化的傳播。“葡萄酒文化是需要培養和積淀的,葡萄酒知識越豐富,越有文化內涵的企業才能走得更遠。只有讓消費者理性認識與真正了解紅酒,傳遞品牌內涵,葡萄酒市場才能夠真正做大做好。”馬路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