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年中白酒消費淡季掀起“漲價潮”后,時近歲末,白酒企業再度吹響漲價集結號。
近日,郎酒、瀘州老窖、水井坊、劍南春等白酒企業紛紛下發漲價方案,以拉高自身核心產品的價格。不過,與年中淡季“狂歡”式的漲價潮不同,此番漲價潮更偏向相對溫和的“小力度調整”。
有業內人士認為,由于明年春節提前,近期不少酒企均通過停貨提價等方式調控渠道,目標直指旺季回款的亮眼數據。另外,此次白酒行業漲價大多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法(征求意見稿)》落地前,不排除企業受可能加征白酒消費稅的政策影響,通過漲價轉嫁成本。“雖然甚囂塵上的白酒加稅屬于‘虛驚一場’,但在春節銷售旺季來臨前,這波白酒漲價潮已形成規模。”
漲價“高燒”不退
據不完全統計,10月29日,打響2019年白酒漲價第一槍的瀘州老窖再次宣布,52度國窖1573經典裝計劃外配額價格上調20元/瓶。14天后,酒鬼酒緊隨其后。該公司在發布52度500ML內參酒將暫停在湖南省內供貨通知的同時,還宣布自2020年1月1日起,52度500ML內參酒平臺商配額內戰略價上調50元/瓶。
時隔一天,同樣謀求漲價的水井坊也對外公布了漲價通知,11月12日起,對旗下52度水井坊·典藏大師版、52度水井坊·臻釀八號、52度水井坊·臻釀八號禧慶版、52度鴻運裝四款核心產品的零售價進行調整。其中,52度水井坊·典藏大師版建議零售價每瓶上漲60元/瓶,另外三款產品建議零售價每瓶上漲20元/瓶。
此外,據相關媒體報道,同為川酒六朵金花之一的劍南春也在此前“官宣”:從2020年1日起,水晶劍南春與金劍南K6將每瓶提價20元。
自2017年白酒行業迎來破冰式復蘇以來,一年多次上調的“小步慢跑”式提價已成該行業的常態。不過,與2019年年中的調價幅度動輒百元,漲幅超過10%相比,此番白酒企業的密集提價的“步調”已明顯放緩, 調價幅度主要集中在20元至60元之間。
此外,從漲價方式看,此次漲價除瀘州老窖提出了計劃內配額價格上調外,絕大多數酒企主要上調的是終端建議零售價格。而從產品來看,主要集中于部分頭部企業對中高端產品的提價,如瀘州老窖的國窖1573,郎酒的青花郎,水井坊的典藏大師等。
有白酒行業專家認為,此輪漲價,實則是白酒企業在已經完成價格升級的基礎進行的小幅調整,既有穩定穩定價格的作用,也有為明年銷售淡季進行價格調整做鋪墊,更多的是借用當前消費升級的趨勢,達到一定的品牌宣傳作用。
漲價效果待考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密集的漲價潮中,作為行業龍頭的茅臺價格并未發生變動。此外,在11月28日舉行的2019年中國廣告主大會“標準與認證服務發展論壇”上,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副會長王華表示,今年春節期間,茅臺酒在全國肯定不會漲價,仍是1499元一瓶。前提是,在貴州省各個渠道,買一瓶茅臺酒,就要買500元的貴州特色食品、特色農產品,實際成本是1999元。
實際上,自年初以來,在貴州茅臺董事長李保芳多次強調“今年內不漲價”同時,該公司更是通過擴大茅臺酒的直銷渠道,減少中間環節,在天貓超市與蘇寧易購綜合類電商渠道投放售價為1499元的53度飛天茅臺,通過新渠道以抑制茅臺價格的上漲。
除貴州茅臺外,同樣深耕醬酒板塊的中國貴酒集團也熟諳此道,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同樣未對相關產品做出漲價調整。據了解,公司采用F2C(工廠-消費端)全新商業模式,實現銷售渠道的扁平化,將線上線下緊密結合,去掉傳統酒類供應鏈繁多的中間環節,縮短流通渠道,避免層層加價,以確保消費者購買的酒水比其它渠道性價比更高、品質更好。
走訪資料顯示,中國貴酒集團的主要產品分為貴十六代、貴釀君道、貴釀軍醬、貴釀封壇老酒等系列產品,覆蓋200至1600元價位帶,其中,核心品牌“貴十六代” 占據千元價格帶,主要聚焦具有高端消費實力的新財智人群。其品類戰略頗具智慧,既有核心旗艦產品的高端布局示范,又有腰部產品作為搶灘市場的有力支撐。
對于上述白酒企業紛紛“官宣”提價,終端市場價格是否隨之上揚?日前,筆者通過對上海多家商超、各大酒企官方旗艦店及大型電商平臺走訪調查發現,在通知中強調的“即日起”執行全新零售價格,一些終端銷售渠道并沒有立馬“買賬”,但會將其作為促進銷售的手段,建議消費者盡快購買。
有白酒營銷專家表示,價格調整、控量等措施都是企業調節市場供需的重要杠桿,產品提價的程度,不完全取決于企業單方面的行動,還需結合市場實際供需、品牌號召力以及價格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