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持續向名優酒集中,低端不知名白酒的市場進一步壓縮。
繼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一線白酒價格上漲后,二線白酒也在春節前紛紛提價。據不完全統計,11月以來,已有酒鬼酒、劍南春、洋河、水井坊、今世緣等多家二線白酒品牌上調了價格。
其中,酒鬼酒宣布從12月15日起,紅壇酒鬼酒零售價由498元提至568元。水井坊12月4日起典藏系列上調40元,井臺系列上調30元,臻釀8號及鴻運裝上調20元。今世緣11月1日起國緣四開終端價上調20元/瓶、對開終端價上調15元/瓶、單開終端價上調10元/瓶、國緣柔雅上調10元/瓶、淡雅上調5元/瓶。
還有一些酒企的價格調整也在“路上”了。11月底劍南春傳出劍南系列及綿竹系列全線上調價格,漲幅約在25%,兩年內調整到位。洋河股份短期內M3、M6出廠價分別提高5元和10元,長期在2018年中提價。汾酒在月底宣布青花30、青花20、老白汾酒等11個產品暫停銷售,也被視為漲價的前奏。
加上今年中秋以郎酒、洋河夢之藍、舍得、青花汾酒為代表的一波二線白酒品牌漲價后,現在白酒行業基本呈現一線白酒千元以上,二線次高端白酒價格300-800元/瓶,區域性白酒價格100-300元/瓶的格局。二線品牌中全國性和區域性名酒都參與了這一輪的漲價。
受益于餐飲消費回暖,庫存和渠道調整到位,消費習慣的轉變等,今年白酒行業整體行情轉好。茅臺、五糧液等高端酒供不應求,次高端白酒也顯示出強大的增長潛力。安信證券數據顯示,國內次高端白酒市場規模將從2015年的309億增長到2021年的433億元,整個高端和次高端白酒規模未來5年內將有接近300億元的市場擴容。
隨著高端白酒普遍提價至千元以上價位,留下了不少中間價格帶。次高端白酒價格不再局限在300-500元區間,有了更多調整空間。同時今年白酒行業人力、原料、包裝等制造成本的上漲,也催化了白酒業做價格調整。隨著一線漲價的步伐,二線白酒價格也就順勢上揚。
對二線白酒來說,漲價也是一個提升品牌價值的機會,有利于促進產品結構升級與凸顯拳頭產品價值。這個需求非常重要,雖然今年白酒整體勢頭不錯,但行業內分化嚴重,茅臺前三季度的凈利潤接近行業整體凈利潤的一半,市場持續向名優酒集中,低端不知名白酒的市場進一步壓縮。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提升品牌形象是二線白酒企業的必修課。
不過,一線白酒企業也在參與中高端市場的競爭,五糧液茅臺等都在加速推出系列酒、做渠道下沉。漲價并非二線白酒品牌在競爭中勝出的唯一籌碼,而且漲價還需要經銷商,營銷策略、產能調整等多方位的支持配合,才能讓白酒提價的同時打開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