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底銷售旺季前夕來一波停貨漲價,是白酒行業最常見的提價動作。不過,在特殊的2020年里有點不一樣。
上半年就有行業專家預測過,受疫情影響白酒行業整體市場銷售情況會較往年有所降幅,其中上半年情況不為樂觀,預計第三季度會有所好轉。事實的確如此,歷經停滯、渠道去庫存等環節的上半年后,白酒行業在第三季度實現了整體回穩。
就在這回暖趨勢下,臨近年底,部分酒企把熟悉的停貨漲價基本操作提上了日程。
漲價,以頭部品牌為主
從以上近期主要企業停貨漲價的整體情況來看,主要以瀘州老窖、金沙、釣魚臺等頭部企業為主,上調價格從30元到100元不等,且漲價產品均為各自產品體系中的重要部分,而醬酒產品占比突出。
對瀘州老窖而言,2020年可謂整體價格體系上移之年。今年中旬,國窖1573作為產品矩陣的主力軍,以1399元/瓶零售價率先站上、站穩了高端白酒千元價格帶,與飛天茅臺、五糧液共同名列中國高端白酒前三甲;百億大單品的頭銜也為瀘州老窖后續梯隊的產品價格帶上移發揮了“金字塔”塔尖的領頭作用。
隨著近日戰略新品高光的問世,即使面對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瀘州老窖依然亮出了特曲、二曲等系列產品價格上漲的底氣。這也是瀘州老窖“中國名酒”品牌與品質回歸的實力所在。
據金沙酒業透露,截至今年10月金沙酒業銷售已超過20億,其中摘要酒銷售已經超過10個億。作為近年來醬酒行業首屈一指的“大黑馬”,在以茅臺引領下的“醬酒熱”中,金沙酒業是為數不多成功躋身醬酒前列的酒企。
近期,摘要酒停貨、金沙回沙酒和定制酒系列漲價,是金沙酒業在過去4年品牌發力、產能擴產、品質保障基礎上的又一市場回應。特別是2020年,金沙酒業通過“金沙文化節”、“摘香盛宴”等大型活動,實現了文化領域的發力;年底這一輪停貨漲價是在情理之中。
不難發現,近期停貨漲價的產品多為頭部品牌。這類頭部品牌憑借雄厚的實力、強勁的市場品牌力、強大的資金等基礎,以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平穩度過疫情影響的直接階段,進而能夠從第三季度開始實現穩步回升,拉開品牌距離。
市場回暖也難逃分化趨勢
隨著中秋國慶“黃金假期”的結束,渠道總算松了口氣。
從第三季度報整體情況來看,19家白酒上市企業中就有13家實現營收和凈利潤的雙增長,比第一、第二季度的情況有所好轉,甚至大幅超出前兩個季度的情況。整體情況的回暖,一方面源于國家對疫情有效的管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市場供需關系恢復情況良好,特別是餐飲渠道拉動白酒消費整體回暖;也為第四季度的收官之戰做了鋪墊。
不過,即使是處于回暖狀態下,白酒行業分化趨勢持續加劇,不少酒企生死困境依然存在,漲價就是其中一個信號燈。
企業緣何喊出停貨漲價?主要是建立在供需關系上的價格調整,簡而言之就是賣得相對較好。按照常規節奏,年底前的一輪漲價是為旺季銷售做準備,與往年相比,今年漲價潮聲音主要集中在頭部。
可以感知的是,疫情影響加速了行業內部分化,即使第三季度顯示整體回暖,對區域酒企、中小型酒企而言,集中力量保生存。因此,對市場的投入有所減少,加之渠道庫存情況未完全消化,能維持現狀就是過關。此刻出現的時間空窗期,就被市場中實力強勁一方的頭部品牌進一步吞噬,內部分化進一步擴大。
11月4日,瀘州市酒業發展促進局發布10月全國白酒價格指數走勢分析報告。10月份全國白酒商品批發價格定基指數為105.31,上漲5.31%。其中,名酒定基價格指數為106.32,上漲6.32%;地方酒定價格指數為103.37,上漲3.37%;基酒定基價格指數為106.23,上漲6.23%。
在“喝好點,少喝點”的品質消費時代,白酒產能有所下滑,但整體產值卻在增加,說明整體單位價格在上漲,利潤在提高。這份全國白酒價格指數走勢分析報告中明確說明了這一點,特別是名酒定基價格,它的上漲必然導致最終市場價格上揚。
另外,醬酒板塊迎來第二梯隊集體漲價潮,從10月初的習酒,到近期的國臺、金沙、釣魚臺。這一輪年底前停貨漲價是醬酒第二陣營近年來在“醬酒熱”和品牌發力綜合作用下的結果,對醬酒行業的價格帶拉升以及品類成熟發揮了頭部擔當作用。
眼下,距離2020年結束剩下一個多月的時間,第四季度的業績已經在路上。盡管特殊的2020年總算快過去了,但后疫情時代白酒行業的內部分化并未減退,分化趨勢下新一輪的“洗牌“正悄然發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