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春節是白酒銷售旺季。這段時間,上海、安徽、四川等地質監局加大了對白酒的抽檢力度,從結果來看,白酒的質量問題不容小覷,尤其是小酒廠、小品牌。而大品牌,存在包裝過度問題。
上海
11月21日,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官網公布了2016年3季度上海市飲料酒商品包裝監督抽查結果,共抽查66批次商品,經檢驗,不合格6批次。問題酒涉及到尊尼獲加、茅臺、瀘州老窖等知名品牌。
安徽
11月17日, 安徽省食藥監局公布了新一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本次抽檢的824批次樣品中有4批次不合格,全部為酒類,目前這些產品已被責令下架、召回。
不合格樣品分別是:蒙城縣京興客旺隆超市經銷的標稱合肥四面八方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原漿窖藏酒(生產日期/批號:2013/9/11)、鼎泰興陳釀酒(生產日期/批號:2014/8/1)、鼎泰興陳釀酒(生產日期/批號:2014/9/28)、小窖原漿酒(生產日期/批號:2014/12/7),酒精度均不合格。
四川
而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期對8類食品778批次樣品進行抽檢,共檢出21個批次的產品不合格。其中,酒品成為問題重災區,共有6家小酒廠被抽檢出不合格,或違規添加,或酒精度與標注不符。
松潘縣高原青稞酒廠的青稞咂酒,被檢出違規添加山梨酸汁、糖精納、苯甲酸汁;
四川省綿竹市竹茅春酒廠的金馳老窖(二曲酒)多個批次的產品,被檢出違規添加乙;前匪徕(安賽蜜);
資中縣酒友燒酒坊的散裝白酒,違規添加糖精納、甜蜜素;
四川華橙酒業有限公司的發酵柑橘酒,酒精度與實際不符;
四川省宕府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宕府王呷酒,違規添加甜蜜素;甘洛縣田壩春泉酒廠的八匯桿桿酒,酒精度與實際不符,相差超過6度。
同樣在四川攀枝花,食藥監局發布了“現烤現賣”散裝白酒小作坊監督抽檢不合格信息。名單顯示,27家白酒生產作坊的產品不合格;其中涉及李名望、李華一、鄧記小灶酒、盧記小灶高粱酒等27家白酒作坊生產的高粱酒、玉米酒、糯米酒等;超范圍添加食品添加劑阿斯巴甜、紐甜、糖精鈉和甜蜜素為其不合格主要原因。
山東
11月16日,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山東省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通告2016年第33期(總第70期)。其中,酒類抽檢168批次產品,5批次不合格。
不合格酒類產品所涉及的企業、產品和不合格指標為:標稱生產者為通化嘉仕年葡萄酒有限公司生產的滿堂紅全汁山葡萄酒中干浸出物不合格;標稱生產者為長春市金馬葡萄酒有限公司生產的赤霞珠原汁葡萄酒酒精度不合格;標稱生產者為哈爾濱軍民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軍工小茅臺酒精度不合格;標稱生產者為衡水滏陽河釀酒有限公司生產的滏陽河老白干中紐甜超標;標稱生產者為四川省川太公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小純糧酒中紐甜超標。
山西
山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的不合格酒類主要有:汾陽市杏花村鎮下堡村企業山西杏花酒都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39度8酒(清香型白酒),生產日期為2016年07月26日,不合格項目為環已基氨基磺酸鈉(甜蜜素)(以環已基氨基磺酸計),標準為不得使用,實際檢測為0.0090g/kg,該產品被抽查為不合格。
消費者在選購白酒產品時,還是應首選大中型企業生產的產品,不要購買無生產日期、廠名、廠址產品,更不要貪便宜,購買侵權酒,或假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