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疆、云南、山東、寧夏、江蘇、四川等地食藥監局陸續發布抽檢結果通報, 共15家酒企在生產及銷售等方面出現違規行為,再度引起行業社會對于酒業生產及產品質量安全的關注。酒報君將近期酒類市場質檢監管信息匯總如下,為廣大消費者購買提供參考,也為廣大酒企敲響警鐘。
11月16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抽檢信息通告稱,新疆多家酒類生產企業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其中:
標稱新疆伊糧液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原漿老酒(白酒,200ml/桶 濃香型 56%vol)、頭曲酒(濃香型白酒,250ml/桶 60%vol)被檢出酒精度不達標;
標稱巴州玖鄉酒廠生產的玖鄉濃香型白酒(500ml/瓶 濃香型 50%vol)被檢出酒精度不達標;
標稱新疆華陽特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赤霞珠干紅葡萄酒(750ml/瓶,干型 12%vol)被檢出酒精度不達標且山梨酸鉀超標;
標稱新疆金陽果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蘋果白蘭地酒(750mL/瓶,其他配制酒,30%vol,以蒸餾酒為酒基)、黑金剛果酒(650mL/瓶,其他配制酒,15%vol,以蒸餾酒為酒基)被檢出含有乙;前匪徕(安賽蜜);
標稱新疆雪蓮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喜洋洋濃香型白酒(500ml/瓶濃香型白酒固態發酵 50%vol)被檢出酒精度不達標。
同日,云南省食藥監局發布食品抽檢信息通告稱,在于近期進行的食品飲料專項抽檢活動中,工完成樣品檢驗264批次,其中合格樣品233批次、不合格樣品31批次。公告顯示標稱通海佳洲藍莓專業合作社生產的佳洲高原藍莓紅酒均環己基氨基磺酸鈉(甜蜜素)不合格。
同日,山東省食藥監局發布抽檢信息通告,在近期針對20大類2799批次的加工食品進行的監督抽檢中,檢出合格產品2756批次,不合格產品43批次,其中涉及酒類產品如下:
標稱通化嘉仕年葡萄酒有限公司生產的滿堂紅全汁山葡萄酒中干浸出物不合格;
標稱長春市金馬葡萄酒有限公司生產的赤霞珠原汁葡萄酒酒精度不合格;
標稱哈爾濱軍民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軍工小茅臺酒精度不合格;
標稱衡水滏陽河釀酒有限公司生產的滏陽河老白干中紐甜超標;
標稱四川省川太公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小純糧酒中紐甜超標。
同日,寧夏自治區食藥監局發布抽檢信息通告,在于近期針對200批次產品進行的監督檢查中,檢出寧夏吳忠市張寡婦黃酒廠生產的500mL張寡婦黃酒存在酒精度不達標問題。
同日,江蘇省食藥監局發布抽檢信息通告。此次抽檢涉及的樣品共計516批次,其中合格506批次、不合格10批次。其中,北京七星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高粱原漿酒、北京二鍋頭酒被檢添加紐甜。
另據報道,近期四川省食藥監局對778批食品進行了抽檢,其中涉及不合格樣品21批次,白酒不合格產品9批次。不合格原因主要為檢測出不得使用物質包括甜蜜素、糖精鈉、安賽蜜和虛假標準酒精度。其中,由四川華橙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發酵柑橘酒、甘洛縣田壩春泉酒廠生產的1批次八匯桿桿酒酒精度精度不達標。
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上述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目前已按照相關規定責令生產經營企業及時采取下架、召回等措施,控制風險,同時要求相關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不合格產品的生產經營者進一步調查處理,查明生產不合格產品的批次、數量和成因,制定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