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是英文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的簡稱,如同電腦、手機等產品常見的OEM(代工)或ODM(貼牌)生產營銷模式,在葡萄酒和其他酒類中也有許多是這么運作的。由于市場需求多元,目前OEM這種形式在進口葡萄酒行業非常多見,但與此同時,因為門檻較低,OEM亂象叢生,不少業內人士曾“炮轟”OEM帶來的不良影響。
實際上,OEM作為一種正常存在的操作模式,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有問題的是無良商家用OEM這種方式,制造假冒偽劣產品,給行業造成傷害。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1、OEM亂象:豪華包裝的低價劣質酒賣高價
目前,行業內確實存在一些商家利用國內消費者對葡萄酒了解較少的特點,制造一些假的貼牌酒,或以國產散裝酒灌到原裝酒瓶中,以原裝名義進行販賣。
另外,還有很多酒商,通過過度包裝將低價劣質的OEM酒賣出高價。有熟悉進口酒行業的業內人士表示,很多運作OEM進口葡萄酒的套路都是先取一個大氣的名字(有的甚至想方設法和名牌、名莊進行關聯,無外乎在名牌、名莊名稱加前綴、后綴);然后為迎合中國消費者的習慣使用重型瓶再制作精美大氣的外盒,編造一段傳奇色彩的出身,再給分銷商一個高于國際知名品牌產品的利潤。久而久之,一些品質并不好的高價產品令OEM葡萄酒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了不好的印象,對行業的長遠傷害十分巨大。
2、進口葡萄酒OEM的三種類型
事實上,真正的OEM都是有著嚴格的規定的。據行業人士介紹,根據加工地點的不同,目前進口葡萄酒的OEM業務大概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原產地OEM,即原產地灌裝,通過海關原瓶進口;二是國內OEM,即進口散裝酒在國內完成灌裝,使用國內條碼;三是“保稅區分裝”,即國家保稅區指定進口商或進口平臺商,在海關等主管部門的監督下,進口散裝酒到中國保稅區,配置中國的包裝材料,使用原產地認證的條碼、品牌和標簽,在保稅區內完成分裝;或進口光瓶酒,到保稅區貼標。
有許多人說目前葡萄酒市場很混亂,假酒頻現讓人觸目驚心。但筆者認為這鍋不能全讓“OEM葡萄酒”全背,因為不論在國外貼牌,還是在國內打上分裝標志并貼牌都是合法的。
3、市場應排斥劣質酒,而非OEM
葡萄酒專家林殿理表示,“與其用‘別碰OEM酒,它處處都是坑!’的說法來嚇唬消費者,一竿子打翻所有合法做OEM酒的業者,不如多做點科普工作,教消費者學會如何辨別酒的品質好壞。當市場越成熟,不合理定價的空間就會越小。”
而在進口商看來,OEM作為一種正常存在的操作方式,有其存在的合理之處。浙江的進口商代表劉明元表示:“OEM不都是爛酒,好酒也很多。電商剛剛起步的時候,很多進口商出于價格保護,基本都反對把產品網上銷售,從而逼迫電商自行OEM 。OEM產品令進口商有品牌權,有定價權。酒商自己是品牌方進口商,再入住平臺時就減少了很多麻煩。”
江西的酒商王領民表示,“我們的產品很多都是根據客戶的需求來定,OEM的產品價格相對不透明,還可以根據客戶要求訂制,所以我是接受OEM的。
福建進口商林明認為:“OEM一來可以滿足線上需求,二來能夠滿足線下有特殊要求又有量的分銷商,前提是一定要保證OEM產品的品質,具備高性價比和設計感。”
所以,從行業健康發展角度來說,我們排斥的應該是劣質酒,而非OEM,而作為進口商和經銷商來說,做OEM定制時,需要注意,一些小酒莊或小酒廠雖然起訂量低,價格優惠,但是庫存不多,貨源極不穩定,如果長期經營,還是與正規的大酒廠和酒莊合作更為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