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外啤酒企業陸續公布三季報,包括百威英博、珠江啤酒及重慶啤酒等營收或凈利都出現不同程度增長。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啤酒市場延續上半年增長,已出現逐步“回暖”態勢,啤酒消費格局開始轉向以高端品質化為主。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3季度,中國啤酒行業累計實現啤酒產量3714.5萬千升,同比增長0.5%。雖然8月、9月略有降幅,但并不影響國內啤酒市場整體“回暖”步伐。
據悉,中國啤酒行業產量在連續24個月的衰減后,在2016年8月份開始回升,其中2016年12月份達到雙位數的增長,當時行業內有人認為行業開始回暖。2017年以來,1—4月份均呈現了下降趨勢;5月份再次開始回暖,連續增長了3個月。
有數據顯示,截至9月份,2017年我國共進口啤酒53.8931萬千升,同比增長5.2%,金額為37.7923億元,同比增長9.4%;共出口啤酒26.920萬千升,同比增長23.7%,金額為11.5004億元,同比增長20.7%。
今年上半年,啤酒行業出現了穩定增長的態勢,包括青島啤酒、華潤雪花、燕京啤酒及珠江啤酒等品牌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營收或利潤增長,而至此部分啤酒企業公布的前三季度營收或數據翻紅,在業界看來也是延續了上半年增長的態勢。
有業內人士認為,銷售額變化背后也凸顯出啤酒消費格局的改變。啤酒營銷專家方剛表示,銷售額或利潤增長是目前行業發展的大趨勢,這也說明目前啤酒行業的總量比較穩定。但是,從消費層面和企業來看,啤酒消費結構開始出現變化,部分消費者開始轉向消費品質更好、檔次更高的啤酒,而這一需求量也促使生產企業往這方面進行調整,轉向對利潤和品質相對更高的高端啤酒進行營銷,價格體系不斷往上走。
方剛認為,即使像百威營收增長但銷量下降,實際上也反映出百威“適當放棄低端市場,有戰略地提高其高附加值的產品布局和銷量”的戰略定位。
今年1—9月,中國啤酒行業累計產量同比增長0.5%,遏制了連續兩年下滑的勢頭,國內啤酒市場開始逐步“回暖”。方剛分析認為,在未來國內啤酒發展或將迎來3個關鍵點,一是啤酒營銷和消費更加注重品質,二是企業開始捍衛或提高啤酒品類的影響力,三是品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