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臺酒業前三季度虧損1.08億元,四季度被指難扭虧。
因2013年、2014年連續虧損而被交易所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的*ST皇臺[-0.24% 資金 研報]風波不斷,其“保殼”之路更加渺茫。近日,皇臺酒業發布三季報,其凈利潤為-1.08億元,同比下降7618.75%。緊隨其后,皇臺酒業宣布多名高管集體辭職,又因涉“財務造假”受到證監會處罰。
“保殼”背后,皇臺酒業股東間曾多次出現動蕩及糾紛,甚至對簿公堂。業內分析認為,對外跟不上酒業調整,內部股東內訌是皇臺遭遇一系列動蕩的根本原因。其年底實現扭虧存在阻力,而能否保殼成功不可預測,“但想重振雄風很難”。
陷業績下滑泥潭 退市風險更嚴峻
剛剛發布的三季報顯示,皇臺酒業前三季度營收總收入為1.48億元,同比增長157.7%;凈利潤為-1.08億元,同比下降7618.75%。
對于業績虧損的原因,*ST皇臺在報告中稱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公司計提預計負債增加營業外支出;二是番茄制品行業受出口市場影響價格下降;三是酒類銷售市場增加投入。業內認為,如果第四季度仍不能扭虧,皇臺酒業將面臨更加嚴峻的退市風險。
近幾年,面對白酒行業的“深度調整”,酒企紛紛調整自身戰略,業績先后回暖,唯有*ST皇臺仍深處虧損泥潭。
財報數據顯示,皇臺酒業在15年的上市期內先后經歷了3次連續業績虧損。2002年、2003年連續虧損1190萬元和1.16億元; 2007年、2008年連續虧損5083萬元和5881萬元;2013年和2014年連續虧損2930萬元和3929萬元。
白酒營銷專家肖竹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皇臺酒業的問題是中國酒業大環境造成的。“中國酒業經過黃金十年發展,目前已進入白熱化惡性競爭階段,單純靠資本運作已無法重新振興。皇臺此前太過注重資本運作,而忽略渠道下沉和市場調整,由此造成了如今的沒落。”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預測,整個下半年是白酒的旺季,如果中秋沒有拿到節假日紅利,皇臺酒業應最后押寶在春節前的年底市場,“但就目前來講,皇臺近期很難做到扭虧為盈,因此退市風險很大”。
高管集體辭職 保殼涉財務造假
伴隨業績下滑的窘境,皇臺酒業近期又收到公司副董事長吳生元、公司總經理李學繼、獨立董事余慶輝、副總經理薛效忠、財務總監李宏林的辭職報告,管理層陷入動蕩局面。而早在今年8月23日,皇臺酒業董秘劉峰就已辭職,目前該職務由公司董事長盧鴻毅代行。
據了解,此次人事動蕩與皇臺酒業剛剛受到的證監會處罰有關。
10月29日,皇臺酒業發布公告,中國證監會甘肅證監局認為皇臺酒業2015年報虛構財政補助資金的違法行為,導致其虛增2015年度營業外收入500萬元,進而虛增利潤500萬元。虛增利潤占利潤總額967.36萬元的51.69%。
*ST皇臺2015年報顯示,其通過500萬元補助金及出售房產獲利594萬元,營業外收入暴漲613.74%,以此實現了賬面上的“扭虧”。
據報道,這一行為除導致董事長盧鴻毅作為直接主管人遭點名處罰外,此次辭職的幾位公司高管也都在處罰名單之中。
“其實這些年,皇臺在自身努力和政府的幫扶下已經逃過很多劫;逝_想把業績做得漂亮一點,但無奈業績實在不好,便出現了造假問題。”朱丹蓬分析認為,財務造假會給證監會留下壞印象,增加其退市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