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十一”黃金周,購物、餐飲等傳統消費亮點紛呈,10月1日至7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1.5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5%。
在整體狀態下,酒類消費也呈現新興態勢,作為酒行業的金九銀十,在這個收獲的十月,企業做了哪些市場鋪墊,而消費者對這樣的模式又是否埋單。
對于酒企業與經銷商來說,假日經濟是主推銷售戰場之一,1999年,中國正式實行黃金周制度。黃金周這20年,也是互聯網普及和數字經濟飛速發展的20年。20年來,中國人的消費和休假半徑不斷增大,黃金周消費數據正是經濟發展的最鮮活注腳。而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閱兵在全國上下掀起一波愛國高潮。高漲的愛國情緒持續帶動了一波紅色旅游、國慶獻禮電影、國產品牌消費。面對這樣的消費市場,酒企業自然也不甘落后,除了傳統實體促銷外,更有企業對深挖企業發展史,致敬祖國推新產品傾注精力。
然而,企業的原動力,是消費者的購買力,市場的反應才能真正意義上為這個“金九銀十”畫滿色彩。今年十一,消費市場呈現多元性,隨著“互聯網下沉”的進一步推進,越來越多的低線級城市(3~6線)消費者享受到了互聯網普及帶來的巨大紅利。據京東大數據顯示, 2019年國慶長假前四天,國民消費持續增長,其中3~6線城市下單金額平均增長20%,超過1~2線城市漲幅,其中以6線城市消費最為迅猛。其中,京東全站用戶向3~6線城市發出異地訂單數為去年同期的117%,廣東、河北、江蘇、山東、河南等省是向低線城市發出異地訂單最多的省份,云南、海南、青海、上海、陜西等省市同比增長30%以上;而西藏、河南、陜西、遼寧、河北為接受異地訂單最多的省份,為同比1.3倍以上。
蘇寧發布的數據顯示,國慶期間,酒水銷售大幅上升,其中白酒銷量同比增長96%。長城證券認為,中秋與國慶雙節結束,由于兩個節日相隔兩周,商家備貨與消費者消費時間較去年同期均有拉長,節日期間白酒整體需求穩健,動銷良好。其中高端酒景氣度持續,次高端增速放緩,競爭略有加劇,品牌表現有所分化,劍南春與汾酒動銷順暢,表現略超預期。
同樣,阿里巴巴《2019“十一”黃金周消費數據報告》顯示,今年十一期間白酒成交額同比去年增速達12倍,國慶前三天,就有300萬人次在天貓超市搶購飛天茅臺。
同時,微信也公布了一組數據顯示,這個假期中有3480萬人微信運動步數不足百步,浙江省成為新一屆“慵懶”省份,足不出戶的生活態度,一方面是線上銷售數據的普及便利,一方面是消費者越來越“懶得”出門的現實。這也從側面反應了線下實體門店的“受挫”。雖然物美等超市出現了大規模的“茅臺搶購”現象,但相比大環境跟更多區域品牌來說,酒類在消費者傳統渠道中的購買比例會更加舉步維艱,企業想要分的市場,似乎還要使出更多“解數”,來博得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