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酒業發生了太多大新聞!
從傳言白酒消費稅上調、高端酒未來走勢,到股市白酒板塊遇冷、龍頭酒企跌停……行業的敏感神經被不斷刺痛,是否意味著酒業的結構性復蘇正在發生變化?
當下,恰逢19家白酒上市公司披露三季報的關鍵時刻,在業績數字背后究竟釋放出怎樣的信號和趨勢?酒說團隊專門進行了專業分析和深度調查,我們從中發現了這幾處關鍵信息……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19個月賣了1545億!
19家上市白酒企,到底“賺不賺錢”?
目前,在白酒行業里,包括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等名酒企在內,共有19家上市酒企。
經過統計來看,今年1月—9月,19家白酒上市公司共完成營業收入1545億、實現凈利潤514億。
而且相較于2017年前三季度1239.56億元的總營收,白酒上市公司整體營收增加了305.44億、同比增長24.6%。
這也有力的證明了白酒行業持續向好的發展趨勢。特別是對于主流酒企而言,保持雙位數的高速、穩健增長,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跟關乎市場信心和未來預期。
畢竟賺到多少錢只代表過去和當前,趨勢卻可能影響未來、決定生存與出路。因此,廠商對白酒行業的信心,確實比黃金更重要。
具體來看,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作為白酒上市公司的龍頭代表,也是中國白酒行業的領軍品牌,不僅體量規模巨大、實力雄厚,而且在今年以來的發展速度依舊相當喜人。
2018年1—9月,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四家龍頭酒企的營收總額為1117億,同比增長26%(四家去年同期為886億),占到了白酒上市公司的72%。
由此反映出,中國白酒的第一陣營勢能充足、龍頭酒企的持續快速增長;而且隨著產業集中度的不斷提升,行業向名酒集中的趨勢不斷強化。
同時,隨著頭部企業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也對區域強勢品牌和中小酒企的戰略空間進一步擠壓,行業結構性增長的勢頭也越加明顯。
作為百億俱樂部種子選手,牛欄山、山西汾酒和古井貢酒即將撞線百億。
當前,消費分級的趨勢愈加明晰,以牛欄山為代表的大眾酒消費持續快速增長,而且后勁十足;同時,隨著汾酒持續發力和古井貢酒的全國化布局,分別在品牌價值、產品結構和重點市場上的取得了核心突破和加速發展,老名酒釋放出的巨大能量或將“超乎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從今年三季報增幅來看,水井坊和衡水老白干都保持了40%以上的高增速,未來大有可期。
2“最意外的”第三季度?橫過來看……
如果說,前三季報是企業業績不斷累積的結果,那么顯然第三季度(7/8/9三個月)單獨切出來看,更能顯示出酒企的階段性經營狀態與發展勢頭。為此酒說特地整理匯總了19家上市酒企的第三季度:
整體來看:
1、相比較三季報的整體向好,第三季度呈現出更為突出的分化趨勢。
營收負增長的為5家企業,主要集中在青青稞、金徽、金種子、皇臺等區域酒企,順鑫農業的負增長主要由于集團產業發展不平衡與拖累,從市場反饋來看,牛欄山的增長依然勢頭很猛。
2、從營收與利潤的增幅指標來看,第三季度要明顯弱于前三季度匯總的數據表現。
核心原因是白酒消費的季節性特征明顯,正好趕上夏天淡季,許多白酒因此相對來說增長要弱一些。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表現,作為傳統的旺季節點,今年的中秋、國慶“表現一般”的市場反饋,對酒企的業績指標和預期增長造成了一定影響。
3、當前整體的經濟大形勢,正在對白酒產業造成一定程度的“實質性”影響。
盡管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有很大的差別,但是近半年來白酒股整體性的低迷,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實體的消費信心,特別是對一些金融屬性相對明顯突出的名酒來說,尤其如此。而且,隨著國家經濟下行壓力大、增長不確定性,使得人們對于未來預期普遍回調。
從第三季度營收數據來看:絕對值方面名酒依然領跑,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古井,幾乎是與企業營收規模成正相關;而從同比增幅來看,舍得、老白干領跑,增幅在30%以上的還有瀘州老窖、酒鬼和汾酒。
關于茅臺營收“微增”和保守的原因,一個重要考量可能在于茅臺集團的從容和倡導子公司的協調發展的思路,眾所周知茅臺集團今年目標是突破900億,值得關注的是:
貴州茅臺酒股份公司(包括茅臺酒和醬香酒)在產能基本恒定的基礎上,再做增量相對很難,同時價格也相對敏感,做文章的空間不大。因此,在保持股份公司業績穩定的基礎上,增量部分壓力放到其他子公司是合適的。
從目前的市場業績表現來看,習酒和技開公司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增長,而這為股份公司減負不少。
第三季度的凈利增幅來看:除了傳統次高端品牌代表也是高增長的明星企業沱牌與水井坊之外,牛欄山、山西汾酒、古井、瀘州老窖等都可圈可點,汾酒記得半年報的利潤增幅就很高,整體感覺名酒的中高端產品都取得了強勁增長。
營收和凈利增長承壓的酒企,集中在4家區域品牌:伊力特、金種子、金徽和青青稞。目前來看,這一場名酒與區域龍頭酒業的短兵相接不斷加劇。
3三季報折射更多信號!這關經銷商什么事兒?
可能許多商家覺得,企業上市公司與自己的經營沒太大關系,因此也不重視。其實不然,畢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應下,企業的風險與商家的經營可謂“息息相關”。為此,酒說(微信號:jiushuo99)匯總整理如下:
一、整體來看酒業分化愈發明顯,從市場層面的信息來看,酒業的集中化體現在向全國性名酒和區域龍頭酒企的集中。
相對來說這些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較強,因此持有這些名酒資源的經銷商最好長期持有,而其他經銷商想辦法抓住名酒的最后機遇。整體增幅的放緩將成為常態化表現,并不意味著對未來市場的過度悲觀。(第三屆萬商領袖大會上名酒云集、把脈趨勢,值得過去看看);
二、三季報要值得關注的核心數字和基本盤。短期波動不足以影響全局,但決勝未來的一定是趨勢。
一方面是營收規模,畢竟整體規模的大小,決定著企業的經營狀態,甚至是在行業的江湖地位;另外一個關鍵指標就是預收款,酒企一般都是先打款再發貨,而預收款的數目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渠道對酒企的信心。
三、白酒品牌之間的擠壓式增長不斷加劇,傳導到市場端和渠道端,對于經銷商而言,又到了考驗“硬功夫”的時候了。
因此,面對消費需求復雜化、發展增速放緩、結構化調整的現實局面,基于存量的博弈、渠道穩定性和模式的差異化突破,成為經銷商都必須要深思的命題,精準落子、高效執行,容不得放松和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