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對外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宣布將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同時廢止。此消息一出,引起業界熱議。在部分專家看來,此政策出臺,對大企業、優勢產區有好處,對中小企業來說,可能面臨更大競爭。
據了解,在新版目錄中:“限制類”目錄刪除了“白酒生產線和生產能力小于18000瓶/時的啤酒灌裝生產線”;“淘汰類”目錄刪除了“生產能力小于12000瓶/時的啤酒灌裝生產線”;“鼓勵類”目錄將“濕態酒精槽(WDGS)的應用、生物質液體有機肥的應用”納入其中。
這一變化,直接意味著什么?是否意味著“白酒生產許可證”不那么珍貴?此前,曾有“白酒生產許可證”被炒到五六百萬元一張的例子。
對此,業內專家認為,白酒生產線解除“限制”,為新版白酒生產許可證審查細則推行創造了條件,使得生產準入門檻的提高具備了條件。
中國酒協副秘書長甘權表示,限制政策的取消,對能夠生產優質酒的優勢產區和名酒企業是極大的利好,有利于吸引優質資源、外部資本進入白酒行業,建立良性競爭機制,但放開并不意味著其結果就是全國酒廠遍地開花。
白酒專家楊官榮也認為,以前外來資本進入酒業手續繁瑣,現在應該容易了,對中小企業來說,缺人才,缺資源,可能就會被有更多優勢資源的外來資本沖擊。而對于茅臺、瀘州等一些優質產區,可能是一大利好。
有專家表示,整體上來說,目前白酒市場早已由原來的供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供大于求,市場充分競爭,政策的放開,可能更有利于市場自由競爭。
古川酒莊總經理羅政表示,還沒有細想對行業產生的影響,感覺可能對中小酒業會帶來更大競爭。
漁樵酒業負責人楊先生則認為,目前感覺對自己企業影響不大,具體對行業會帶來哪些影響,還需看此后具體細則出臺后才能更準確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