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瀘州老窖正式發布《關于老字號特曲停貨的通知》稱,為進一步穩固老字號特曲價格體系,保障各經銷客戶及各渠道環節利潤,經公司研究決定:即日起,停止接收老字號特曲銷售訂單,并停止老字號特曲產品發貨。
消息一出引發了渠道商的震怒,1919董事長楊陵江在微信朋友圈發文稱,一個準三線品牌,想咋耍經銷商和消費者就咋耍,想終卡合同就隨意終止,想漲就漲,想停就停,三年內準保會變成四線品牌。并表示,一個知名品牌,公然操縱價格,漠視經銷商權益,愚弄消費者利益,“這種品牌,必須讓它倒下!”
隨后,瀘州老窖股份總經理林鋒轉發朋友圈,并稱:“我們這種三四線品牌要自強啊,團隊們務必勝利。”
而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秘書長趙禹則告訴北京時間記者,酒行業和其他行業相比,所謂的“智慧”太多,其實在我看來,實則是長期的以大欺小、以強欺弱。生產企業太缺乏對流通企業的尊重、對市場的尊重、對消費者的尊重,想漲價就漲、想停貨就停、想封殺就封殺,美其名曰為“戰略”,其實是管理和營銷力弱的表現。目前,流通領域和消費領域正發生深刻的變革,而且這種變革非常迅猛,一切違背市場趨勢和市場規律的做法,都是“自虐”和“自殺”,長此以往,早晚會被你所不尊重的商家和消費者拋棄。
對此,北京時間記者致電瀘州老窖股份公司董事長劉淼,對方電話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其它相關工作人員的電話亦無回復。
其實,之所以引發“眾怒”,是因為今年以來瀘州老窖已經多次發布通知,不僅旗下產品的價格和供應漲漲停停,對旗下子品牌也是不斷進行清理整改。
資料顯示,今年9月26日,瀘州老窖國窖酒類銷售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關于停止國窖1573經典裝訂單接收及發貨的通知》稱,9月27日,瀘州老窖窖齡酒類銷售股份有限公司發文宣布窖齡酒停貨,停止接收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30年、60年常規裝銷售訂單,停止百年瀘州老窖30年、60年常規裝產品發布。
另外,從去年下半年起,瀘州老窖就已經開始大刀闊斧清理旗下的總經銷品牌,實行大單品戰略,希望將品牌力聚焦到國窖1573、窖齡酒、特曲、頭曲以及二曲這五個品牌上。“去年新任管理層上任后,公司改革的力度很大,目前實行的大單品戰略,去年開始清理總經銷產品,至今已清理1874個,未來還會不斷調整,不符合大單品的現象都會是考慮范圍。”瀘州老窖博大公司相關工作人員曾對外透露。
而被“砍殺”的總經銷產品,其實就是有資本和渠道的經銷商與瀘州老窖合作開發的帶有“瀘州老窖”字樣的產品,這些產品由經銷商負責全國銷售業務,瀘州老窖只負責生產。這種現象,曾經備受白酒企業的青睞,因為運營成本低,也可以在市場上搶得經銷商資源。在初期,這些產品也為白酒企業的迅速做大做強貢獻了極大的幫助,只不過副作用也很明顯,由于開發產品太多,價格過低,也會造成品牌混亂的現象,甚至集團高端產品亦會受到影響。
有數據顯示,瀘州老窖的總經銷產品的條碼數最高曾達7000多個。在2015年上半年,這個數字還在3000個左右,如今又已經砍掉了2000多個。為此,瀘州老窖還將品牌管理模式調整為“一個平臺、四個統一”,即成立一個新的公司對旗下特許品牌進行統一管理,包括酒源酒體統一、生產管理統一、標識標注統一、檢測平臺統一,將所剩特許品牌的門檻大幅度提高,該政策被業內人士解讀為瀘州老窖“清理門戶”的瘦身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該政策也被很多特許品牌商稱之為“過河拆橋”:市場行情轉好就不顧經銷商的利益,導致他們只能促銷銷減庫存。有業內人士認為,以前瀘州老窖子品牌開發用力太猛、太多,現在清理子品牌又過猛,絲毫不顧及渠道商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