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其官網發布的2015年第13期山東省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通告顯示,酒類有22批次樣品不合格。
據通告,2015年8月-9月,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食品生產環節對10大類2273批次的食品進行了監督抽檢。其中,酒類共抽檢879批次,不合格22批次,不合格率2.5%。不合格項目涉及糖精鈉、甜蜜素(以環己基氨基磺酸計)、二氧化硫、乙;前匪徕(安賽蜜)、酒精度(20℃)、氰化物(以HCN計)等。
據專家介紹,甜蜜素其化學名稱為環己基氨基磺酸鈉,是食品生產中常用的添加劑,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對人體基本上沒有營養價值,只作為糖的代用品,來增加食品的甜度。一些生產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口感,在產品中添加甜蜜素,如果經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標的產品,會因攝入過量,對人體的肝臟和神經系統造成危害,嚴重可致癌,特別是對代謝排毒的能力較弱的老人、孕婦、小孩危害更明顯。甜蜜素在酒類中屬于不得檢出項目。
除了甜蜜素,標稱蒼山縣莊戶坊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老莊戶酒中竟然檢出氰化物(以HCN計)超標。如此劇毒的物質是如何進入白酒的?業內人士介紹,這與白酒的釀造工藝有關,但更多的是生產者的“精打細算”、“偷工減料”所致。白酒中的氰化物通常來自原料,如用木薯、野生植物根莖直接釀酒,在釀酒過程中會產生氫氰酸,導致氰化物含量超標;或是一些勾兌的低檔酒,使用了氰化物含量超標的木薯食用酒精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