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記者在朋友圈里獲知瀘州老窖剛剛出臺一則關于全部品牌整頓規范的通知。
通知指出:瀘州老窖全部品牌務必在12月1日前把所有現在產品停止生產,31日前把新產品全部封樣。逾期后果自負,目前多數開發產品已經沒有庫存酒源,有的早已停止了生產。因此,老窖系列不論貼牌的還是公司總經銷品牌所有產品現有庫存賣完即停貨。馬上要到春節了,在旺季帶動下,價格在以前基礎上將有所調整。因為12月產品封樣,元月出不了產品,二月份再出新產品。
對于上述通知,從現在來看,已經被眾多行業媒體所關注。不過,介于原文以及該通知具有邏輯不通之處,記者看得一頭霧水。而在隨后其他媒體的解讀中,依然沒有把這則通知的意思解釋清楚。
這是不是老窖發出的通知呢?如果是,其背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記者開展了調查。
與其他媒體調查結果一致的是,老窖經銷商均表示該通知的真實性,也表示是通過口頭方式下達。隨后,記者與老窖方面相關人士試圖取得聯系。截止發稿時為止,未獲得老窖方面關于此事的觀點。
不過,有熟悉老窖的品牌開發商向記者詳解了該通知的意思所在:
1、 要了解該通知的真實意思,必須了解一個背景。
10月1日以后,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下的所有特許品牌全部統一由平臺公司進行管理,包括統一標識規范、統一酒源供應和調制、統一生產灌裝和統一檢驗合格。
而此次停止生產于此就是踐行該決定。“其實這個通知的意思是12月1日前停止所有老標準產品的生產”。
據了解,2月份開始生產的新產品將明確劃分為高中低檔“大致有5個左右的等級。每一個等級有不同標準,不同等級在酒質及包裝上都有嚴格要求。
比如液態酒,只能是卡盒包裝,固態則采用手工盒,固液采用鐵盒、半手工或者亞克力。這種就杜絕了低檔酒高檔包裝以誤導消費者的現象。
同時,不同產品標識不同,國標、企標嚴格區分。其核心目的就是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
2、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該通知還隱含著一個意思。
因為不同等級不同包裝和酒質,有些產品的價格肯定會有所上漲。如果不是專注做渠道、做消費者的開發產品,在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很可能將加速離開市場。“老窖通過這種方式,也在加速投機品牌離開隊伍,品牌數量肯定還將進一步減少。”經銷商也如是認為。
前期,微酒曾報道,老窖目標是只留32個開發品牌。該數據不知道是否根據市場有所變化,不過,繼續減少是肯定事情。
在記者看來,一且都是為了集中力量,向5大核心單品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