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今年6~9月份共四個月間,中國市場葡萄酒進口量持續下滑,而進口額也在不斷大幅震蕩,為進口酒整個板塊帶來極大憂慮。很多人驚呼,“2013年進口酒量價齊跌的局面將再次來臨!”真有這么嚴重嗎?
1、連續四個月進口量下滑,進口額也步其后塵!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今年6月份,中國進口酒5.4萬噸,同比下降30.4%;7月份進口5.8萬噸,下降了19.6%;8月份進口6.2萬噸,同比下降13.4%;9月份進口6.1萬噸,下降24.9%。突然而至的連續下降,牽動著行業的神經!
與進口量持續下滑不同,進口額呈現的是大幅震蕩,四個月的進口額分別是3.5億、3.3億、3.5億、3.2億美元,前兩個月同比增長5%、11%,后兩個月同比下降2.2%、19.9%?梢园l現,經過6、7月份的增長后,后兩個月進口額也開始下滑,最高降幅將近1/5,讓行業一片嘩然!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客觀來說,如果僅僅是6月份的下滑,還能讓今年上半年(1-6月份)葡萄酒進口量達到38.54萬噸,保持9.3%的增長。但下半年三個月大幅下滑,讓人非常擔心,今年整個進口酒的數據,會不會被拖垮,從而進入到負增長的局面!而在糖酒會上,很多酒商直接表示嚴重擔憂:會不會是2013年進口酒的“翻版”!
2、第三季度同比去年同期少進口4.4萬噸,下降20%
比較與2017年的數據可以發現:2017年第三季度進口葡萄酒22.5169萬噸,今年只有18.1101萬噸,下降了約4.4萬噸,占到去年第三季度進口量的20%。這么大的一個坑,放到去年進口量來看,是很難填平的。
而從第三季度進口額的比較來看:2017年第三季度進口葡萄酒總額10.49億美元,今年達到月9.96億美元,下降5300萬美元,下降幅度5%。相比起進口量來看,進口額小幅下滑,算是一種安慰吧!
從第三季度的對比來看,進口酒還未出現量價齊跌的局面,進口額收到的影響相比進口量要小很多,這可能跟國內消費升級,進口酒在平均價格上的提升有關。
3、再遇行業性“壓貨危機”?需要“嗎丁啉”!
中國進口酒發展近十年間,2013年是一個轉折點,行業從高速增長進入下降的態勢,而且持續了近三年的時間。這個時段的表現是進口酒量價齊跌,消費和銷售乏力,進口酒渠道和終端壓貨嚴重,整個產業鏈幾乎停滯,就像得了“消化不良”一樣!而今年第三季度的這種表現,跟那次何其相似!要治愈,必須找到行業性的配方——“嗎丁啉”!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秘書長王旭偉認為,由于統計數據的問題,各個平臺統計數據略有出路。而根據商會掌握的數據看,中國酒類市場仍然在經歷結構性調整,盡管增速趨緩,但增長勢頭仍然是穩健、可持續的。未來數年進口葡萄酒的平均復合增長率仍然能保持在年均10%左右。
對此,酒商怎么看呢?在“預見·未來”——第15屆“論道中國”葡萄酒高峰論壇現場,小編隨機采訪了來參加論壇的酒商:
武漢華夏糖酒副食品公司董事長夏敬荒:進口酒肯定不會一直增長,在某個時段會呈現出波狀發展的態勢,大家要有心理準備。但從領軍企業和區域市場來看,也會有所不同,可能一線市場退潮、二線市場正在激增。未來進口酒的競爭,必然要轉向消費者領域,這是行業的一種進步!
澳美合眾·聯盟酒業集團總經理趙海彬:從三季度的情況來看,2018全年葡萄酒進口的情況很不樂觀!全年來看,微增或者微降幾成定局。對于運營商來說,調整產品進口數量和運營方向是必需的了,我們必須學會去適應這種行業發展,并且及早應對!
東北酒商聯盟總經理梁中:今年葡萄酒生意難做,很多酒商也在調整,反饋到行業上,進口酒數據下滑不足為奇。最關鍵的是,在這種市場洗牌中,要找到自身定位。我們嘗試了聯盟體的形態,其實也是對行業的一種適應性調整!
江蘇啟晟美聯酒業總經理許翔:我認為這輪下滑跟2013年的不同,因為消費刺激和消費結構升級的因素還在,這也是根基。進口酒的門檻太低了,從經銷商到運營商,可能只是一步邁出的問題,而事實上,很多酒商并不具備這樣的資質。因此,行業性的增長放緩也是一種市場的應激性反應,我希望這個過程短一些。
葡萄酒觀察家劉一飛:不必過于放大這種下滑,我認為這就好比人得了“消化不良”,需要“嗎丁啉”,而市場和消費就是這一劑良藥,這也有助于進口酒重歸競爭的本質上來,更加尊重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