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很“穩定”,穩定得沒有好消息、穩定得量額持續下滑。10月14日,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發布2019年1-8月酒類進口統計分析,數據顯示今年1-8月,中國進口葡萄酒累計量額均保持1-7月同一水平降幅,進口量4.2億升,同比下降12.3%,進口額16.9億美元,同比下降16.3%。
2019年還剩兩個半月,多位行業人士均向酒業家記者表示,進口葡萄酒全年量額整體下降已成定局。
在這種情況下,進口商群體對于中國葡萄酒市場未來的信心是否受挫?明年情況會有改觀嗎?
1、全年下降已成定局
消費量增長緩慢
其實在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秘書長王旭偉看來,今年7月份單月的進口葡萄酒數據曾令他感到欣慰,因為今年7月份進口葡萄酒量額雙雙轉正,分別實現1.71%和2.49%的微弱增長,但是8月份又回到了平均的下跌軌道,量額均有超10%的下跌。
王旭偉向酒業家記者表示:“我的判斷是,如果連續3個月實現正增長,那么行業有可能迎來拐點,遺憾的是8月份沒能延續。”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1-8月商品量值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8月份,我國葡萄酒累計進口45.01萬千升,同比下滑10.9%;進口額160.79億元,同比下滑6.4%。
雖然統計口徑不一樣,但是中國海關總署與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兩方面的數據都表明目前中國進口葡萄酒正處于較大的下滑趨勢,而且短時間內并沒有止跌的跡象。
2019年還剩兩個半月,距離春節還有3個月,行業普遍寄希望于年底經銷商備貨能為進口量拉升起到一些作用。不可否認春節備貨是今年內最后一個旺季窗口,但即使這樣,多位專家向酒業家記者表示:中國進口葡萄酒今年量額雙雙下降的結果不會改變。
深圳市智德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策略總監王德惠分析認為,現在有一個變量,就在于臨近春節,經銷商會有一波集中的備貨,因此在10月份之后,可能在進口量上會有所體現。但是縱觀全年,基本面不會有太多的波動,下滑的趨勢和結果已經不可逆轉。
而在進口商層面,對于結果的預判基本一致。全球最大起泡酒集團、漢凱菲斯奈特中國區品牌推廣代表顧育平認為,今年應該就這樣了,明年也不會有太多改善。
上?櫢邍H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偉俊認為,現在是進口商為年底沖刺的最后時機,如沒有重大利好,今年預計不會有太大改變。
對于現狀,經銷商的認識很清晰,其實自2018年下半年行業下行以來,經歷了一年的“跌跌不休”,各路專家以及經銷商對于下滑原因也早已總結的差不多了,無非就是受到國內經濟結構性調整的壓力、全球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等外部因素影響,又受到減產、漲價、消費疲軟等行業因素影響,阻礙了進口商進貨意愿。
中國進口葡萄酒這一年來,雖然鮮有利好消息釋放,但是利空消息也幾乎釋放完畢。正如中國葡萄酒協會聯盟輪值主席、香港酒業總商會國際品牌和流通委員會主席席康說的:“已經跌的不能再跌了,對于中國葡萄酒行業沒有更糟糕的消息和外界因素能出現了。”
或許,沒有壞消息就是好消息。
2、進口商進入“冬眠”模式
從焦慮到淡定
市場環境不樂觀,競爭更加激烈,也導致了企業的淘汰率提升,此前不重視品牌培養與渠道深耕的進口商加速被淘汰。
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有6411家瓶裝葡萄酒進口企業,而截止2019年5月,這一數字已經銳減到4175家,減少了35%。
留存下來的幸運兒也都開始尋找新方法,創造新營銷模式,有些甚至跨界進入白酒領域。“國內分銷商對高檔白酒的熱捧導致部分資金流向白酒,紅酒庫存并沒得到有效釋放。”陳偉俊對酒業家記者說。
席康認為目前的形勢對中國的進口商的信心影響較大,他說:“進口商采用‘冬眠’策略,處在去庫存的階段,停止引進新產品,減少老產品進口。”
當然也有處變不驚的。王德惠透露,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中國進口葡萄酒開始下滑,因此從那時候開始,有經驗的進口商早就有預判和準備,也早早做好了應對措施,比如優化庫存、提高周轉率。很多酒商對市場有了更加清晰的判斷。
從各個維度來講,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未來一定是光明的,因此階段性的下滑和調整并沒有引起進口商群體的整體悲觀。“在我接觸到的酒商中,大部分都遭遇了業績下滑,但是他們中絕大部分對未來充滿信心。”
從焦慮到淡定,進口商們經歷過這次調整后,即將進入剩者為王的時代。
3、降幅收窄 中長期樂觀
小品類有望爆發
中國葡萄酒市場永遠有一張王牌——人均消費量。幾乎所有的從業者都相信在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只要葡萄酒人均消費量提升到世界平均水平,那么就意味著巨大的市場增長空間,因此堅定地看好中國葡萄酒的未來。
OIV(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的數據指出,中國的人均葡萄酒消費量仍然維持上升態勢,2018年達到1.5升,在全球排名第24位。相比之下,排名第一的葡萄牙,其人均葡萄酒消費高達62.1升,法國則以50.2升緊隨其后,中國與人均消費量較高的歐美國家差距仍然非常的大。不過,隨著葡萄酒文化的逐漸普及,中國的葡萄酒消費仍然被人看好。
數據指出,從2014-2018年,中國的葡萄酒人均消費量從1.17升上漲至1.5升,增長了28.2%,市場潛力令人期待。
貌似,經銷商只需要在這一輪下行的過程中活下來,就能坐等下一輪上升期的收割。其實不然,活下來也必須做出改變。顧育平預計中國葡萄酒下一個增長期將會有新的品類崛起,比如白葡萄酒、起泡酒等小眾品類的爆發,因為紅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相對趨向飽和,紅葡萄酒增長力度會很微弱。
在中國葡萄酒市場,白葡萄酒只占10%左右,而起泡酒只有1%。按照全球趨勢來看,白葡萄酒以及起泡酒的占比一定會提高,因此這些品類在下一階段可能會扮演中國葡萄酒增長的主力。
在下行的過程中,進口商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正所謂“高筑墻廣積糧”,陳偉俊說:“我們必須接受事實,對進口商來說,(現階段)也是個去維護及鞏固原有渠道的契機。”
從進口數據來考量,王旭偉表示中國進口葡萄酒下滑的降幅正在縮窄,堅定看好中長期發展,期待行業拐點早點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