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經銷商反映,預調酒領頭企業之一的百加得冰銳已經基本停產,而且經銷商費用一直遲遲未能解決。
微酒記者隨即展開調查,調查證實,冰銳市場確實出現了問題,從今年三四月份開始,公司在區域已經裁撤人員,也拖欠了經銷商的費用。
經銷商表示,以北方區域為例,“只剩幾個人在維護,而且公司對人員也不再考核冰銳的銷售業績,人員對解決問題的動力不足”。
這一點印證了之前行業的傳聞,傳聞稱百加得的重點本身就不在冰銳身上,而是將重點放在了朗姆酒等烈酒品類上。了解百加得的人士稱,“百加得本身就是以烈酒為主,是全球最大的朗姆酒公司,冰銳在公司全球業務中占比并不大,也不是拓展的重點。”
裁員、停產與大撤退傳聞,真相如何?
“現在已經停產了,負責我這邊的人員,打電話過去要貨,說開過一次中層會,解散了,后來換了對接人,明確表示,不生產了,可以辦理退款。”華北某區域冰銳經銷商張總表示。
“目前拖欠了我們的費用有10幾萬,跨國公司,相信公司肯定會給,但是時間上太慢了”。
遇到同樣情況的還有其他的經銷商,經銷商表示,“停貨是屬實的,之前有時候說能生產,有時候又說不能,始終搞不清楚,目前欠的費用有六七十萬,公司給貨和退錢都可以”。
在采訪中,多家經銷商都表示,去年開始,公司的生產就不是很正常,開始打款也可以,就是要排隊生產,也沒有明確的日期。有時候發過來的貨是保質期臨期的貨,不愿意要。
經銷商稱,其實市場上也能動,但是就是量比較小。預調酒過了最火爆的時候,另外就是RIO(銳澳)的擠壓比較嚴重,目前RIO的市場反而比較穩定了。
微酒第一時間打電話詢問百加得高層,對方表示,“沒有被授權回答這一問題”。后微酒繼續聯系百加得中國公司,對方給予區域電話,區域人員表示“目前冰銳已經不招代理商,目前處于維護階段,后續如何暫時還沒有定”。
預調酒盛極一時,緣何出現大撤退?
冰銳和銳澳是預調酒市場的兩大品牌,在2014年,酒行業的預調酒突然之間很火爆。在行業內,很多經銷商和廠家開始介入預調酒市場,比如古井推出的百色,瀘州老窖集團推出了“超體”雞尾酒等等。在當年的糖酒會上,也是盛況空前。
銳澳的上市公司百潤股份股價與業績也暴漲。這種行業的火爆在當時看來也不無道理,因為市場真實的消費也很火爆!
采訪中,經銷商稱,在2014年那段時間,預調酒極其火爆,只要擺上去基本上都能賣。山西經銷商表示,之前一個地級市可以賣幾百萬,現在幾十萬,其實比較正常。河北經銷商表示,當時只要擺上去,不論什么口味,都可以賣。
一個當地的超市系統就是年300萬的銷售額,“同學聚會不擺上預調酒似乎就不對”。
冰銳和銳澳在市場上一直競爭,火爆的時候,兩家都比較好,但是作為外資企業,雖然看起來很規范,但是實際上內部管理的規章制度太多,很繁瑣,導致響應速度不夠。
經銷商反映,在行業極其火爆的時候,冰銳的生產都跟不上。但是后來市場出現調整的時候,百加得作為外企,一切都是按照年初的預算來,忍受不了虧損,于是開始減費用、裁撤人員,這樣市場出現惡性循環。
預調酒又有保質期,超市是主銷渠道,對保質期要求很高。在火爆時期,各家公司都開始壓貨,于是,當庫存開始擠壓、產品臨期的時候,經銷商紛紛甩貨,有時候臨期的產品,幾塊錢“打堆頭”賣,砸價之后經銷商開始虧損。
同樣的,銳澳也出現了問題,業績暴跌。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百潤的預調雞尾酒營收繼續暴跌78.34%,持續下滑!
高毛利但是擠壓泡沫的行業
預調酒是一個高毛利的品類,毛利高達70%甚至更高。翻開上市公司百潤股份的財報,毛利高達74.47%。生產成本低、工藝并不復雜,當行業井噴發展時候,眾多的玩家開始入場,一時間,市場充斥著各種品牌,但是這些產品在品質上又沒有太大的差異,一窩蜂涌入的結果就是價格戰。
經銷商表示,預調酒其實是一個能做的行業,如果按照市場實際供需生產,各家不壓貨,會是一個比較良性的品類。但是良莠不齊,各家壓貨,導致消費者經常喝到臨期的產品,這樣不利于整個品類的發展。
從未來的趨勢看,預調酒肯定可以容納兩三個品牌,F在看,銳澳開始逐漸穩定下來。冰銳退出市場,但經銷商表示這個品牌仍然有很大的價值。
這個行業需要擠壓泡沫,今年是谷底,未來都是一個持續擠掉泡沫,回歸的過程。
行業還有前途嗎?
對預調酒有研究的吳總(化名)表示;“預調酒當初的火爆跟銳澳傳播有很大的關系,在電視劇等媒體中的植入引導了消費的場景,帶來了第一波嘗試性消費,引領了一個潮流,但是之后消費者沒有形成習慣性的場景”。
當時想做長線品牌的企業,投入的費用會比較高。但是費用只能貨補給經銷商,一旦臨期,貨開始低價砸市場。市場一波涌入之后,開始出現混亂。
銳澳也存在這個問題,知情人士稱,上市公司必須每個季度都要做報表,每個月都需要業績的流水量,銳澳一直有8%的“周轉金”。不管下個月是否下訂單,8%的周轉金都必須打。在行情好的時候沒有問題,但是行情不好的時候,經銷商都不愿意。
對于未來,吳總表示,消費需求還是有的,“未來要能夠走入消費者心目中,時間周期至少有三四年”。今年已經是最底部了,市場的遺留問題已經慢慢的處理掉。未來會有復蘇,但是一定是基于產品口感的調整和創新。
目前消費者更多的是把它當做類啤酒來飲用,如果喝多了,醉起來很難受,這需要在產品創新上下功夫,F在是趕潮流的消費,消費者對這個酒體沒有依賴性。
新酒種還有未來嗎?
在酒水行業的調整期,各種創新層出不窮,嚴格意義上,預調酒并不是新生事物,但是當時之所以引起行業的廣泛關注和參與。
一是因為行業調整期的迷茫,都不知道行業的未來在哪里,二是銳澳、冰銳為代表的預調酒開始火爆,三是這種定位年輕群體的消費產品,刺激了傳統白酒的擔憂。因為關于年輕人是否會消費白酒的爭論一直就沒有斷過。
我們要看到,雖然預調酒正在經歷調整期,但是也要看到有很多新的酒種開始嶄露頭角并走向成功案例,比如勁酒的毛鋪苦蕎。
傳統的酒水產業,營銷創新層出不窮,但是對于消費者而言,重要的還是產品,對于一個行業而言,最終的還是產品帶給消費者的價值。相信,下一波偉大的酒業公司一定是產品創新的公司。
正如今天的龍頭企業茅臺,醬香原來只是小眾香型,而今天回顧茅臺的歷史,工藝和技術也曾經有過革新,創新,在任何一個行業都值得肯定。